首页> 中文学位 >基层央行支农再贷款政策效应分析——以中国人民银行SQ市中心支行为例
【6h】

基层央行支农再贷款政策效应分析——以中国人民银行SQ市中心支行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一)再贷款与支农再贷款

(二)政策效应

二、理论基础

(一)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争论

(二)国内对货币政策效应的讨论

(三)已有研究观点

第三章 支农再贷款政策的构成及现状

一、支农再贷款政策出台背景

二、支农再贷款的主管单位

三、现行的支农再贷款的制度规范

(一)对支农再贷款申请对象的制度要求

(二)支农再贷款的发放对象和日常管理制度

四、中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政策内容

五、中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现状

第四章 中国人民银行SQ市中心支行支农再贷款现状及政策效应

一、中国人民银行SQ市中心支行支农再贷款发放现状

二、中国人民银行SQ市中心支行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效应评价

(一)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升涉农贷款总量。

(二)改善涉农贷款结构,农业和农户贷款明显增加。

(三)支持春耕备耕,促进农业生产。

(四)弥补农村金融机构资金缺口,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三、制约支农再贷款政策效应的因素分析

(一)发放支农再贷款的利率较高

(二)支农再贷款管理模式有缺陷

(三)支农再贷款适用对象范围狭窄

(四)农村金融环境滞后

四、提高SQ市中心支行支农再贷款政策效应的政策建议

(一)改善现有的支农再贷款利率政策

(二)建立适度灵活的支农再贷款管理模式

(三)加强对支农再贷款的贷后管理

(四)增加支农再贷款的发放对象

(五)优化农村金融环境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人民银行自1999年开办支农再贷款业务以来,支农再贷款作为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对于有效缓解农村法人金融机构资金供求矛盾,促进“三农”经济发展,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农村法人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提升农村法人金融机构经营效率、降低存贷比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对支农再贷款政策进行调整,将支农再贷款对象由农村信用社扩大到设立在县域和村镇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将支农再贷款用途由农户贷款扩大到涉农贷款,最长借用期限延长至3年,适当增加西部地区支农再贷款限额,进一步提高了支农再贷款的政策针对性,积极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大支农信贷资金投放、缓解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有效支持了农村春耕备耕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但近年来,出现了支农再贷款限额有效利用明显不足,农村金融机构对申请支农再贷款不积极,使支农再贷款政策效果不能有效发挥。因此,探索制约支农再贷款发展的因素,加强支农再贷款政策效应分析,提高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效果,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根据近年来SQ市中心支行辖内支农再贷款政策变化情况,结合支农再贷款政策在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和增强农村法人金融机构盈利能力、降低存贷比例等方面逐渐减弱的现实影响,对照国内相关专家对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效应分析,结合 SQ市中心支行支农再贷款的发放对象、额度和行业分类,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具体阐述支农再贷款政策效应减弱所影响的实际情况,查找支农再贷款政策效果减弱的具体原因,研究思考如何去提高基层央行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效果。
  经过查看国内关于支农再贷款政策效应的论述,提高支农再贷款政策效应的原因很多,本文从整个支农再贷款的发放、使用作为一个整体链条的角度着手,以有效数据支撑、创新管理方式等方面优化设计支农再贷款的政策实施。通过这种机制的优化,形成行之有效的支农再贷款的发放、使用、管理体系,以达到支农再贷款的政策目标。
  本文努力在研究方法上,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综合运用国内先进理论来分析和研究当前支农再贷款中存在的问题,并使用大量数据和实例予以论证和说明,同时也主要运用了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比较中分析出我国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