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乡村动员机制研究——以豫中X村道路修建为个案
【6h】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乡村动员机制研究——以豫中X村道路修建为个案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改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内关于农村动员机制的理论研究

(二)国外关于农村动员的理论研究

(三)研究评述

三、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相关理论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分析框架

第二章 20世纪70年代土路修建的动员过程及其分析

一、土路修建的动员过程

二、土路修建中的乡村动员机制分析

(一)土路修建的资源动员分析

(二)土路修建的成员动员分析

(三)土路修建中框架动员分析

第三章 90年代沥青路的修建动员过程及动员机制分析

一、沥青路的修建动员过程

二、沥青路修建中的乡村动员机制分析

(一)沥青路修建中资源动员分析

(二)沥青路修建时成员动员分析

(三)沥青路修建时框架动员分析

第四章 水泥路的修建动员过程及其动员机制分析

一、水泥路的修建的动员过程

二、农业税取消后水泥路修建中的乡村动员机制分析

(一)水泥路修建中资源动员分析

(二)水泥路修建中成员动员分析

(三)水泥路修建中框架动员分析

第五章 三次动员机制及其比较分析

一、三次动员机制的类型

(一)村集体组织的组织化动员机制

(二)嵌入国家力量的准组织化动员机制

(三)合作型乡村动员机制

二、三次动员机制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一)动员主体的动员能力变化及原因分析

(二)乡村动员所依赖的资源变化

三 对乡村动员机制的思考

(一)动员主体多元结构中仍以农村集体组织为主

(二)熟人社会关系和增强农民主体意识是主要的动员工具

(三)农村社区建设为乡村有效动员提供可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是对豫中X村庄的个案研究,通过对建国后个案村70年代、90年代和当前时期三次村内道路修建过程的描述,分析在什么背景下村集体组织做出修建村路的决定以及在道路修建中村集体组织(村大队、村委会)是如何动员村民(社员)参与修建的,即是如何动员村民认可修路的决策和如何动员村民集资。按照资源动员理论的资源动员维度、成员动员维度和框架动员维度为分析框架,分析在不同时期修建村路所依赖的内外资源有哪些,怎样动员和调动这些资源,哪些是潜在的动员对象以及村集体用了哪些动员策略把这些资源整合到一起的和在动员中用了哪些框架以及怎样整合这些框架以达到资源动员的目的。
  在不同的制度环境和乡村生态下动员的方式和效果是不同的,本文认为三个不同时期的动员具有以下特征。
  1.在70年代,因国家力量嵌入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而出现国家动员和社会动员同构的制度背景下,村大队作为“准政府”在土路修建中拥有出较强势的动员能力,呈现出“组织化动员”或者“命令式动员”的特征,“思想教育”和“工分制”是资源动员的核心技术。
  2.到90年代,面对家庭承包制和“村民自治”的制度背景中的国家动员和社会动员胶合状态下村委会在沥青路的修建过程,把资源动员嵌入到公粮收缴中,并综合运用了正式人际关系和非正式人际关系网络进行动员进行了有效的动员。
  3.在农业税取消后,政府为弥补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财政补助而进行“一事一议”的制度安排和象征国家权力的农业税取消意味国家权力在农村的初步撤退的背景下,村委会在水泥修建的动员过程中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和疲惫,村委会职能和民间精英合作利用传统的“地缘”关系进行动员。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村委会在村路的修建中的动员能力是逐渐下降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农村管理的民主化趋势、市场经济下国家调整对农村发展的部分限制和农民主体意识觉醒和思想教育成效降低等。然而在工业化和市场化浪潮中,农村集体组织不可避免的传统权威式微,迫使村委会通过再认识其合法性来源并促其职能转变来重建村委会的权威:由“双重角色”下重管理功能向重服务功能转变、由传统封闭的自然经济组织向现代开放的市场经济组织转变。在村委会权威式微的境况下,未来乡村公共物品供给动员路在何方,是本文所思考的问题。
  本文研究框架:第一章导论,阐述本个案研究的意义、对研究的理论支撑进行概括和对文中若干概念进行界定。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分别对个案村的土路、沥青路、水泥路修建过程进行描述,分析其运用的动员技术与制度环境和乡村生态的内在逻辑并对其总结。第五章是对个案村三次道路修建中动员机制的总结及动员机制的比较分析,三次不同修路所依赖的资源发生哪些变化以及动员策略发生了哪些变化。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在对个案村三次道路修建的动员比较分析基础上总结出对当前农村治理的若干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