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学生物学研究性学习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6h】

中学生物学研究性学习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代理获取

摘要

为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改革现有的课程结构体系,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出现则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体现。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它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而采取的课程改革行动。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性很强的实验学科,在中学生物学的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能较好地发展和提高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探索者,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全面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在生物学课程中的教学观念会影响课程的实施及教学成效。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有效实施,取决于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与反思,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然要求。在当今的生物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仍然以旧思维、旧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教育观念陈旧的现象仍然相当严重,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转变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成为教师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针对这一现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围绕教师观念转变促进生物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教师观念的转变主要应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来完成:
   一、教学目标转向多维化。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应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及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仅仅通过课本和教师获取间接的知识,完成一般的理解与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目标观,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单纯的知识获得为目的,转向不仅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建构,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精神养成。同时还要注重在实践中思想意识、情感意志和精神境界的升华。
   二、教学评价标准转向多元化。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更要转变过去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以成绩定学生发展方向的不良导向,改变狭隘的教学评价意识,树立积极的教学评价思想,及多元发展的评价观。教学评价应该关注学生亲身参与和研究探索的体验,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分享与合作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形成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科学思维习惯、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三、树立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的大课堂观。由于研究性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具有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和多元性,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学习形式的灵活性等独特特点,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能顺应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教师必须完成教学环境由封闭转向开放,教材内容由静态转向动态的转变,树立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的大课堂观,以便更好的开展研究性学习。
   四、优化教师的教学过程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学生通过现象了解本源,从而更好的理解知识并培养相应的技能。通过让学生掌握获取有关知识和培养有关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也就是通过关注学生学习的方式、过程、途径和手段来掌握学习的策略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通过合作对话交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得体验,使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合在一起,不仅感受到了知识的内在意蕴,同时获得精神的丰富和人格的发展。
   五、教学策略多样化。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研究的很多问题不受单科知识的限制,更多地关注社会和现实,单独依靠学生的个人探究或某一学科教师的原有知识体系而顺利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和教学已显力不从心,形成教学方法多样化,信息传递多向化的教学策略是研究性学习的应然要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