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河湿地豫东段大鸨(东方亚种)越冬集群和栖息生境特征的研究
【6h】

黄河湿地豫东段大鸨(东方亚种)越冬集群和栖息生境特征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综 述

第一章 研究地区的自然概况

第二章 大鸨的分布、种群数量和集群

第三章 大鸨的栖息生境特征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大鸨是全球瞩目的珍稀物种,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鸨(东方亚种)繁殖于东北、内蒙古地区,大部分个体越冬于黄河、长江流域。黄河湿地是亚洲候鸟迁徙的中线,也是大鸨在我国北方的主要越冬地和中途停歇地。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我们在黄河湿地的豫东段对越冬期大鸨的种群数量、集群和栖息生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2009~2011年记录大鸨53群次,共计2026只,平均每群个体数为(38.23±29.69)只,平均每群成年雄性个体数为(10.13±8.70)只,成年雄鸨在集群中的比例为26.51%。从月份统计看,大鸨在该地区栖息的高峰期是11、12月,集群大小即平均每群个体数在11、12、1、2月都在平均数以上,且每集群50只以上的为15群次。越冬中期(1、2月份),集群大小基本稳定。越冬末期(3、4月份)大鸨集群变小,直至迁离。从年份统计看,大鸨在该湿地越冬栖息的种群数量和集群数基本稳定。
   2、在研究区内大鸨的栖息地有5处,(以最近的村镇命名)分别是:狼城岗滩区、马头集滩区、荆隆宫滩区、西樊庄滩区和东坝头滩区。其中在马头集滩区、荆隆宫滩区、西樊庄滩区较为集中。统计结果显示:栖息地出现的集群数和大鸨数量与栖息地面积关系不大,看不出有必然的联系。但是集群的大小与栖息地面积呈正相关关系,即面积越大,大鸨的集群就越大。大鸨在研究区的分布及种群数量与滩区特征、人类活动等有密切关系。
   3、在研究区内大鸨以中小集群为主。60只以下的集群占总群数的81.14%,30只以下的集群占37.74%。而由个体的频率分布情况看,大鸨在研究区内越冬期间的聚集度较大。多数大鸨个体聚集在[30~59];[60~89]区间内,占大鸨总数的74.53%。
   4、一个大鸨集群在不同的活动状态下呈现不同的集群行为特征。在觅食活动时,个体分布较为分散。中午时分多选择地形起伏、有草丛、土墩等隐蔽物的地方卧息,此时个体较集中。大鸨在栖息地内一般不飞翔,当受到小的干扰进行短距离飞翔时,飞行高度约10~20 m,没有明显的队形;当受到大的干扰或离开栖息地长距离飞翔时,队形大致呈横向的W形。
   5、结合生态因子的频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可以把黄河豫东段大鸨越冬生境的主要特征归纳为:(1)食物因子:麦苗密度高的麦田。(2)地域因子:开阔程度高、具有一定起伏的河滩农田。(3)干扰因子:村落距离>2000m、树林距离>500 m、道路距离>500m、水电设施距离>500m、干扰强度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