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6h】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符号表

前言

第1章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与流行病学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病料来源

1.1.2 菌株、试剂与实验动物

1.1.3 细菌培养与NAD依赖性鉴定

1.1.4 PCR鉴定

1.1.5 血清型鉴定

1.1.6 小鼠毒力试验

1.1.7 细菌冻干与保藏

1.2 结果

1.2.1 细菌的形态与培养特性

1.2.2 PCR鉴定结果

1.2.3 细菌的分离鉴定结果

1.2.4 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鉴定结果

1.2.5 小鼠毒力试验结果

1.2.6 副猪嗜血杆菌的来源、鉴定及保种记录

1.3 讨论

第2章 副猪嗜血杆菌强毒株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菌株

2.1.2 培养基与试剂

2.1.3 实验动物

2.1.4 豚鼠毒力试验

2.1.5 不同感染剂量对仔猪的毒力试验

2.1.6 副猪嗜血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性测定

2.1.7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

2.1.8 副猪嗜血杆菌在不同条件下保存时间的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副猪嗜血杆菌流行血清型菌株的豚鼠毒力试验结果

2.2.2 副猪嗜血杆菌强毒株不同感染剂量对仔猪的毒力试验结果

2.2.3 副猪嗜血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性结果

2.2.4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结果

2.2.5 副猪嗜血杆菌在不同条件下保存时间的测定

2.3 讨论

第3章 副猪嗜血杆菌微量凝集试验(MAT)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菌株、佐剂与实验动物

3.1.2 标准血清

3.1.3 凝集抗原的制备

3.1.4 抗原最佳反应浓度的测定

3.1.5 最佳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测定

3.1.6 反应术式和判定标准

3.1.7 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

3.1.8 待检样品的检测

3.2 结果

3.2.1 抗原最佳反应浓度的测定结果

3.2.2 最佳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测定结果

3.2.3 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

3.2.4 微量凝集试验对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

3.2.5 微量凝集试验对免疫仔猪血清样本的检测结果

3.3 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并致病。本研究采用病原菌的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和PCR鉴定,从我国河南等省份有疑似副猪嗜血杆菌临床症状的137个病例中分离鉴定出57株副猪嗜血杆菌。不同组织部位的分离结果表明,副猪嗜血杆菌在肺脏分离率最高,达到39.7%;其次是心血(27.9%)、脑(17.4%)、关节(14.3%)、淋巴结(8.8%);脾脏的分离率最低(5.3%)。57株副猪嗜血杆菌的 KRG琼脂扩散血清分型结果表明,在我国河南及其周边省份以血清4型(13株,占22.8%)和5型(12株,占21.1%)最为流行,其次为12型(6株,占10.5%)、13型(6株,占10.5%)和14型(5株,占8.8%),而1型(2株)、2型(1株)、6型(1株)、10型(1株)均较少。另外有10株(17.5%)的菌株不能进行分型。小鼠毒力试验结果表明,毒力最强的是血清12型和14型,其次是5型和4型,毒力最弱的是13型。本研究将筛选的副猪嗜血杆菌5种血清型中毒力最强的菌株,包括血清4型4株、5型4株、12型3株、13型2株和14型3株,共16株细菌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进一步研究。
  对前期筛选的16株副猪嗜血杆菌进一步进行了豚鼠毒力试验,结果表明16株副猪嗜血杆菌候选疫苗菌株的豚鼠毒力试验结果与小鼠毒力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但攻毒豚鼠具有更长的发病死亡周期,且具有与猪相似的病理变化,更适合作为猪的替代实验动物。不同感染剂量对仔猪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血清型的不同两株细菌的毒力相近,对仔猪的致死剂量分别为 S4S1株,6.8×109 CFU;S4S2株,7.2×109 CFU;S5S2株,4.4×109 CFU;S5S3株,3.7×109 CFU;S12S2株,3.9×109 CFU;S12S3株,3.0×109 CFU。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S4S1株,血清5型S5S3株和血清12型S12S3株在液体培养基中菌量分别在第10 h,12 h,14 h时达到峰值,分别为2.5×109 CFU/mL,1.6×109 CFU/mL和1.1×109CFU/mL。对3株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基因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发现与3株候选疫苗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的5个序列均为NCBI数据库已发布的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其同源性均在99%以上。在不同条件下保存时间的测定试验中,在TSA和TSB培养基中置2–8℃的保存期确定为10 d,在含有30%甘油的TSB菌液中置-20℃的保存期确定为12个月,置-80℃的保存期确定为3年,在真空冷冻干燥的脱脂牛奶(15%)中置-20℃和-80℃的保存期均确定为3年。副猪嗜血杆菌强毒菌株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对其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以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S4S1株、5型S5S3株、12型S12S3株的灭活菌体为抗原分别建立了对应的微量凝集试验抗体检测方法。方阵滴定试验结果确定三种副猪嗜血杆菌凝集抗原的最佳反应浓度分别为1.6×109、1.7×109、1.3×109 CFU/mL。最佳反应条件的测定结果表明三种凝集抗原的最佳反应温度和时间均为37℃、6–7 h。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5种常见细菌性疾病(猪巴氏杆菌病、猪水肿病、猪副伤寒、猪链球菌病、猪波氏菌病)和5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乙型脑炎)阳性血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能检测到对应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单价灭活免疫猪14 d后的仔猪血清抗体,比相应试管凝集方法的敏感性分别高2–4倍。微量凝集试验对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预示着保育期仔猪的合群可能导致猪群发生了副猪嗜血杆菌的大量感染。对免疫仔猪血清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该微量凝集试验方法能够用于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免疫猪的抗体水平检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