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家牧草种质资源库禾本科牧草颖果的分类学研究
【6h】

国家牧草种质资源库禾本科牧草颖果的分类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目录

中文摘要

1引言

2文献综述

2.1牧草种质资源利用与研究概况

2.1.1牧草种质资源的作用

2.1.2国内外种质资源的研究

2.1.3牧草的收集工作

2.1.4牧草种质资源的管理与利用

2.2禾本科牧草颖果形态研究状况

2.3禾本科花粉形态研究

2.4禾本科叶表皮微形态的研究状况

2.5分子系统学研究

2.6牧草种子的搜集,以及存在的问题

3材料与方法

4结果与讨论

4.1鉴定术语

4.1.1形态

4.1.2颜色

4.1.3花柱基

4.1.4果端被毛

4.1.5数量性状

4.1.6盾片形态

4.1.7鳞被

4.1.8腹面形态

4.2属检索表

4.2.1各个属颖果的形态描述

4.3近缘属下分种检索表

4.3.1各个属下个各种颖果的形态描述

4.4主要分类学依据

4.4.1果实性质

4.4.2果实大小

4.4.3果实形状

4.4.4颖果种脐与腹面形态

4.4.5花柱及果端茸毛

4.4.6颜色

4.4.7内外稃粘离程度

4.5错误鉴定种的讨论

4.6属间讨论

4.7研究性差异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附录

展开▼

摘要

中国牧草种质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设立了一些机构进行牧草种质资源的搜集和保存工作。中国农业部也高度重视牧草种子的收集和管理工作,特设了国家牧草种质资源库。从全国各市县收集大量牧草种子。但由于各地人员植物识别水平不一,库里收集的牧草种子出现大量错误鉴定。另外牧草种子种类繁多,可利用的形态特征相对较少,可参考的资料相对贫乏,此项工作在基层检验机构中开展起来难度较大,不能应用于生产实际工作。目前,对库内的牧草种质资源深入系统的研究鉴定相对缺乏,不能充分利用,所以说这方面的潜力较大。因此牧草种质资源的快速鉴定筛选和利用迫在眉睫,以便挑选出大量的可以直接利用的牧草种子,培育出大量的新品种来满足生产的需要。
  本研究针对国家牧草种质资源库340份,52属的禾本科牧草颖果,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学研究,发现国家牧草种质资源库实际有292种禾本科牧草种子。
  首先,通过查阅河南农业大学植物标本馆馆藏标本以及文献资料,结合野外禾本科颖果的标本收集,然后用解剖镜对颖果形态进行观察和拍照,对国家牧草种质资源库所有的果实材料进行一一鉴定。结果发现国家牧草种质资源库存在多花剪股颖、短芒披碱草和纤毛鹅观草等错误鉴定种30种。
  本研究主要从颖果的形态方面进行观察鉴定,发现大小、颜色、形状、腹面形态、种脐形态、果端是否被茸毛、有无花柱基、与内外稃的粘离这些微观形态特征,可以把禾本科牧草颖果区分到属乃至种,且可以成为快速鉴定种子的分类依据。研究表明任何一个单独的性状都不可能成为划分属种的主要依据。例如,各个种果实大小的变化幅度相当严格稳定,但其数值也有交叉部分,所以果实大小对类群的划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主要的分类依据。虽然颖果颜色各异,但因其成熟度不一样,所以颜色对于颖果果实的划分也只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任何两个果实的形状都不一样,但其类群中形状也存在重叠部分,且果实的形状较难用语言表达出来,单纯靠颖果特征区分较难,所以要借助其它性状。因此要达到所有性状相辅相成。
  最后,借助这些性状,对每个属的颖果果实特征进行描述,并对属下每种颖果果实特征进行逐一描述,且对各个属及属下近缘种进行检索表的编制,使属种做到实际意义上的划分,并对错误鉴定种进行订正。
  利用解剖镜观察,便于各市县基层人员对颖果特征的辨识及鉴定,使工作又好又快的开展,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和应用意义。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国家牧草种质资源库库存种质资源的潜在价值,使其在草地建设、开发饲草饲料、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该研究不仅为我国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保护牧草种质资源提供重要信息和科学依据,而且对我国优良新品种的开发、牧草种子和草产品生产及其在市场竞争中优势地位的发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充分发掘利用牧草种质资源及育种提供依据,并为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科学收集、有效保护、评价鉴定和划区种植提供重要指导,为我国牧草种质资源做出更大的贡献。

著录项

  • 作者

    储嘉琳;

  •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 学科 植物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家美;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40.2;
  • 关键词

    牧草; 禾本科; 种质资源; 分类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