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苏丹红Ⅲ对泥鳅的生物毒性研究
【6h】

苏丹红Ⅲ对泥鳅的生物毒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毒理学研究的介绍

1.1.1 毒理学的研究热点

1.1.2 毒理学的应用前景

1.1.3 毒理学的发展趋势

1.2 苏丹红Ⅲ简介

1.3 泥鳅的简介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药品

2.1.3 实验用水

2.1.4 实验试剂及配方

2.1.5 实验器材

2.2 实验方法

2.2.1 苏丹红Ⅲ泥鳅的急性毒性实验

2.2.2 苏丹红Ⅲ对泥鳅的遗传毒性实验

2.2.3 苏丹红Ⅲ对泥鳅的生理毒性实验

2.2.4 苏丹红Ⅲ对泥鳅的分子毒理实验

2.2.5 苏丹红Ⅲ对泥鳅的胚胎的毒性实验

2.2.6 图像分析以及数据的统计处理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急性毒性实验

3.2 遗传毒性实验

3.3 生理毒性实验

3.4 RAPD分析实验

3.4.1 基因组DNA水平上的RAPD分析

3.4.2 mRNA水平上的RAPD分析

3.5 胚胎的毒性实验

3.5.1 苏丹红Ⅲ对泥鳅胚胎的孵化率的影响

3.5.2 苏丹红Ⅲ对泥鳅胚胎畸形率的影响

3.5.3 苏丹红Ⅲ对泥鳅胚胎的毒性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苏丹红Ⅲ对泥鳅的急性毒性影响

4.2 苏丹红Ⅲ对泥鳅的遗传毒性影响

4.3 苏丹红Ⅲ对泥鳅的生理毒性影响

4.4 苏丹红Ⅲ对泥鳅的分子水平的毒性影响

4.4.1 苏丹红Ⅲ对泥鳅基因组DNA的毒性影响

4.4.2 苏丹红Ⅲ对泥鳅的肝脏中的mRNA水平的毒性影响

4.5 苏丹红Ⅲ泥鳅胚胎的毒性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当代社会,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越来越重视周围环境安全以及自身生活质量。WHO提出21世纪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挑战。因此环境中存在的,对人们生活环境和质量造成或可能造成影响的众多因素的研究日益受重视,其中食品添加剂就是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近年来,苏丹红引发的食品污染,使人们开始关注新的人工合成色素的危害。
   本研究根据评价外源物质毒性作用的毒理学标准,通过毒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初步分析和研究了苏丹红Ⅲ对泥鳅成体的急性毒性影响、遗传毒性影响、生理毒性影响以及对泥鳅成体的基因组DNA损伤作用和cDNA表达水平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苏丹红Ⅲ对泥鳅胚胎发育时期的毒性影响。本研究整体地分析了苏丹红Ⅲ对泥鳅的毒性作用,为进一步深度研究苏丹红Ⅲ的毒性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对于评估非食品添加剂对人类生活健康安全的影响具有深远和现实的意义。总体研究结果如下:
   1.急性毒性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苏丹红Ⅲ对泥鳅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为1.0198g/L,48h半致死浓度(LC50)为0.7397g/L,安全浓度(Sc)为0.1169g/L。由此可表明,一定剂量的苏丹红Ⅲ对泥鳅具有强烈的毒性作用,这是对苏丹红Ⅲ毒性的初步认识,对其更深一步了解还需后续实验的具体分析。
   2.遗传毒性实验是在急性毒性实验的基础上,设定浓度梯度,以红细胞中的微核率为指标,进一步研究苏丹红Ⅲ对泥鳅的染色体异常的影响。共设六个浓度组:A(0.0801g/L),B(0.1601g/L),C(0.2401g/L),D(0.3201g/L),E(0.4001g/L)和空白对照组,连续处理五天时间,统计结果表明:苏丹红Ⅲ能诱导泥鳅红细胞产生微核,对泥鳅染色体异常的影响具有时间一剂量效应。
   3.生理毒性实验是以泥鳅肝脏组织中的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两种酶的酶活力变化为指标,进一步探究苏丹红Ⅲ对泥鳅生理水平上的毒性影响。结果发现,苏丹红Ⅲ能诱使泥鳅肝脏中的这两种酶活力不同程度地降低,而且处理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下降的程度越明显。可见,苏丹红Ⅲ对泥鳅的生理功能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4.分子毒理学实验是通过RAPD技术分别从DNA和RNA的水平上分析苏丹红Ⅲ对泥鳅基因组和表达水平上的毒性影响,结果显示:在DNA和RNA水平上均有新条带的出现、正常条带的消失以及条带明暗变化的现象,不同浓度以及不同处理时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表明苏丹红Ⅲ对泥鳅的基因组DNA和肝脏中的RNA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能够诱发泥鳅基因组的突变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此外,本研究还对筛选出的特异条带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在RNA水平上发现与免疫相关的表达基因,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揭示苏丹红毒性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5.胚胎毒性实验是以胚胎的孵化率和畸形率为指标,分别从胚胎发育的四个时期(胚胎隆起期、原肠胚中期、神经胚期、尾芽期)开始处理,结果表明:苏丹红Ⅲ能够不同程度地诱使泥鳅的胚胎孵化率降低、畸形率升高,对泥鳅胚胎具有一定的致死、致畸作用。此外,四个不同处理时期的致畸半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0.056g/L、0.044g/L、0.039g/L、0.049g/L,可见不同发育期的胚胎敏感程度存在差异。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苏丹红Ⅲ是一种毒性较强的化学染料,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生理毒性,对基因组损伤以及表达水平的影响都有一定的毒性影响,而且对胚胎发育时期的幼体也有较强毒性作用,因此,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加强防范苏丹红进入到人们的饮食生活中,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