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宫内节育器避孕后继发不孕不育问题的流行病学研究
【6h】

宫内节育器避孕后继发不孕不育问题的流行病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OLE_LINK47

OLE_LINK51

OLE_LINK52

OLE_LINK2

OLE_LINK57

OLE_LINK9

OLE_LINK58

OLE_LINK12

OLE_LINK6

展开▼

摘要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s IUD)是一种长效、经济、安全、可逆的避孕方式,从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由于其高效性和实用性被我国大力提倡使用。目前宫内节育器已成为我国已婚妇女使用的最有效避孕方法之一,尽管很高效,但近年来我国宫内节育器的使用率呈下滑趋势。上世纪70年代的道尔盾宫内节育器给使用者带来了高的盆腔感染率,甚至不孕不育的发生,使部分妇女对宫内节育器移除后生育力的恢复产生了疑惑,担心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会增加盆腔炎及输卵管梗阻的发生率,这成为阻碍妇女选择宫内节育器避孕的主要原因,也成为阻碍宫内节育器在我国使用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目前国内外有关宫内节育器与不孕不育之间的相关关系缺乏较一致的研究结果。 研究目的 探讨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与继发不孕不育的相关关系。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09月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815例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后继发不孕不育的妇女为研究组(A组)。同期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既往未使用过宫内节育器避孕的继发不孕不育妇女为对照组(B组),937例,其避孕方法为避孕套、安全期避孕、体外射精,或未使用过避孕措施?两组患者均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监测排卵、输卵管造影或宫腔镜检查加插管、基础内分泌检查、染色体检查、生殖道分泌物检查,其男方行精液质量检查。 2 研究方法与内容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月经史、生育史、避孕方式、避孕时间、不孕年限、基础内分泌、输卵管造影或宫腔检查插管结果、监测卵泡结果、男方精液质量、染色体结果、不孕因素等,并随访患者的治疗结局。研究妇女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后继发不孕不育问题的主要原因,对比分析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与患者继发不孕不育各病因之间的相关关系。 3 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处理 所填调查问卷经过数据核查后,将信息录入 Excel 表格。应用 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取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ɑ=0.05作为检验水准。 结果 1. 研究组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平均时间为 7.86 ± 4.72 年,不孕年限为2(1,5),研究组不孕年限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年龄、体质量和初潮年龄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文化程度高于研究组,两组患者的文化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引起研究组继发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为输卵管因素,所占比例高达62.7%,由男方因素引起的继发不孕不育所占比例为 23.8%,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所占比例为21.6%,排卵障碍所占比例为15.7%,宫腔粘连所占比例为6.1%,子宫形态异常所占比例为2.1%,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占比例为2.0%,不明原因不孕所占比例为7.9%,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不孕不育所占比例为2.3%,与引起对照组继发不孕不育的病因及各病因所占比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研究组的抗苗勒管激素(AMH)平均为2.27±1.79ng/L,双侧卵巢的窦卵泡数(AFC)平均为11.37±7.47个,与对照组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FSH/LH)、AMH及AFC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4. 研究组经过辅助生殖治疗后的临床妊娠率为 30.6%,对照组临床妊娠率为 29.1%,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妊娠后的活产率为30.0%,流产率为57.6%,对照组临床妊娠后的活产率为66.0%,流产率为23.6%,两组妇女的活产率、流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本组资料研究表明,输卵管因素是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后妇女继发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未发现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与继发不孕不育各病因的发病率之间存在相关性;本研究未发现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对妇女的卵巢储备功能有不利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