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预防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
【6h】

预防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结直肠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2.2 抗菌薇乔线、普迪思线、负压引流管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2.3 空白组中筛选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

3 讨论

3.1 抗菌薇乔线、普迪思、皮下负压引流管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3.2 患者全身因素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3.3 术前肠道准备、二次手术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展历程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自抗生素问世以来,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下降。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层出不穷,但至今外科手术后的切口感染仍然占医院感染的最大比例。降低患者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可以减轻患者心里压力,促进患者恢复,进而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花费。因此,预防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每个外科医生所面对的长期任务。
  目的:
  观察抗菌薇乔线、普迪思线、负压引流管对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预防的效果,并通过样本比较分析导致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治疗措施、有效预防及降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提供可靠依据。
  资料与方法:
  系统性回顾和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共176例,建立数据库。将数据按照是否使用抗菌薇乔线、普迪思线、负压引流管拆分为空白组、对照组1(薇乔线、普迪思线)、对照组2(薇乔线、普迪思线、皮下负压引流管),然后按照年龄、体重指数、术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是否为糖尿病患者、手术时间、肿瘤分期等因素对三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对样本数据进行校正(P<0.05),后配对设计,行统计学卡方检验。再将空白组数据依据年龄、体重指数、术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是否为糖尿病患者、手术时间、肿瘤分期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变量引入标准为0.05,剔除标准为0.10,后采用逐步向前法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影响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本实验参考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来诊断手术切口是否感染。根据利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经过对数据的整理后使用统计学分析,对照组1与对照组2的感染率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与对照组2对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优于空白组;对照组2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对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优于对照组1。年龄>60岁、有糖尿病史、体重指数>28,伴有低蛋白血症或血红蛋白减少、手术时间>180min可能更容易导致是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性别、肿瘤分期、开创保护器的使用在本实验中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率,但并非明确因素。
  结论:
  高龄、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贫血、肥胖及手术时间均为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使用可吸收缝线(抗菌薇乔线及普迪思缝线)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联合使用皮下负压引流管效果更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