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图书档案损毁史实的调查与书厄观研究
【6h】

中国图书档案损毁史实的调查与书厄观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为主,结合运用图书馆学、档案学的研究方法,对史部记载秦朝到清代以及近代和当代图书、档案损毁的史实及其成因分别作出调查和分析。同时,对从古至今的书厄观进行系统的梳理,弥补学术界在这两个领域研究的不足。
   首先,对图书损毁史实进行调查和分析。对c损毁史实的调查限定于《经史子集》中史部。史部包括正史、别史、编年、杂史、载记、史抄、史评、传记、政书、地理、目录和金石等12类。在史抄、史评和金石类中,无图书损毁的直接记载,因而,本章只记录其他9类史书中的图书损毁史实。在上述9类中,得到图书损毁史实248条,其中,政治原因类40条,占16%;战争原因类37条,占15%:自然原因类17条,占7%:人为原因类32条,占13%:流传中亡佚类122条,占49%。流传中亡佚类比例居第1位,政治原因类居第2位,战争原因类居第3位,人为原因类居第4位,自然原因类最低。得到与近代图书损毁有关的论文61篇,按照政治原因毁书、战争原因毁书、人为原因毁书和自然原因毁书四个部分分别陈述史实并作出总结。得到与当代图书损毁有关的论文23篇,按照文革造成图书的损毁、火灾造成图书的损毁、自然因素造成图书的损毁和人为因素造成图书的损毁四个部分分别陈述史实并作出总结。
   其次,对档案损毁史实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古代档案损毁史实的调查限定于《经史子集》中史部。史部包括正史、别史、编年、杂史、载记、史抄、史评、传记、政书、地理、目录和金石等12类。在史抄、史评和金石类中,无档案损毁的直接记载,因而,本章只记录其他9类史书中的档案损毁史实。在上述9类中,得到档案损毁史实102条,其中,政治原因类35条,占34%;战争原因类40条,占39%;自然原因类10条,占10%;人为原因类11条,占11%;流传中亡佚类6条,占6%。战争原因类比例居第l位,政治原因类居第2位,人为原因类居第3位,自然原因类居第4位,流传中亡佚类最低。得到与近代档案损毁有关论文31篇。运用百度,谷歌等检索工具搜到相关网页1个,书2部。按照政治原因、战争原因、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四个部分分别陈述史实并作出总结。得到当代政治原因损毁档案有关论文3篇,书1本;得到当代管理不当损毁档案有关论文47篇;得到当代自然灾害损毁档案有关论文28篇,网页3个。按照政治原因、管理不当和自然灾害造成档案损毁分别陈述史实并作出总结。
   第三,对中国书厄观作出总结。首先,对书厄观作出总述,勾勒出古代、近代和建国后书厄观的基本线索。其次,对书厄观作出分述,分别对古代书厄观的历史演变、古代书厄原因的研究及其特点、近代书厄论学术思想的成就和书厄与毁档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第四,结论。笔者认为,战争是造成图书、档案损毁最大和最直接的因素,但根源还在于各个王朝统治末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民生艰难所导致的社会动荡和利益纷争。而每一次的战乱都会造成旧政权的灭亡和新政权的出现,图书和档案也相应地呈现一次散、聚的过程,因此,图书和档案的损毁就表现出与封建王朝亡兴相同的周期性规律。从秦朝到清朝,统治者为强化政治控制和实现意识形态的统一,不间断地消除异己者的图书和档案,尤以清朝文字狱和编修《四库全书》时删改和销毁图书、档案最为惨烈。同时,古人缺乏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修史时,先修《故事》和《起居注》,然后作《实录》,在此基础上纂修《国史》,档案原件极少被利用,经年累月,或任其散失毁坏,或主动清除销毁。即便各个王朝利用前朝的档案编修《国史》,事后也会将前朝档案付之一炬,故有“史书出,史料亡”的说法。地方政府修志时,会利用到部分档案,事毕,和中央政府一样,视档案为无用之物而加以废弃。明朝以前(含明朝)传世的档案极少,既有战乱的原因,也有各个朝代统治者人为破坏的因素。可以说,古代图书、档案的损毁主要是战乱和统治者人为破坏共同作用的结果。至于其他因素,如流传中亡佚、个人毁书和自然原因造成的毁书、毁档,总量不大,这里既有时代和社会选择的问题,也有不可抗拒的自然力破坏问题,还有个人规避政治迫害和率性而为的问题。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不止。各个旧政权及其统治者文化遗产意识淡薄,如敦煌经卷与文书、甲骨和满文档案的外流,“八千麻袋事件”的出现,既与国家贫穷和落后有关,更与统治者缺乏对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密不可分。这种内因造成的图书、档案的损失,丝毫不亚于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失。帝国主义侵略者,尤其是日本侵略者对我国图书、档案的破坏和掠夺,是造成图书、档案损失的外因,也是中国历史上外敌入侵造成典籍破坏中最大的一次。实践证明,国家的贫穷落后,统治者的争权夺利,国民的愚昧无知和侵略者的肆意破坏是导致近代图书、档案散佚毁失的根源。
   当代图书和档案的损毁主要发生在文革期间,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破四旧”中,大规模地焚毁图书,尤其是私人的珍本和善本图书,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二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于所谓“战备”的需要,北部边疆地区的不少地区、县旗大量地销毁档案。同时,国家档案局和地方档案局被撤销,档案工作人员下放劳动或被分派到其他单位,全国档案工作制度废弛,各单位正常的文件归档工作被终止。这直接导致多数单位十年文革档案不全。在红卫兵武斗中,许多单位档案室受到冲击,档案被毁和丢失严重。这些都给后来的编史修志和平反冤假错案制造了不应有的缺失和阻碍。历史再次证明,愚昧无知和历史虚无主义所导致的图书、档案损毁始终伴随着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民族,特别是人的现代化是一切现代化的前提。提高执政者的执政能力和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避免社会动荡和实现国家各项事业的均衡发展,是保障图书、档案免遭损失的基本前提。
   最后,附录:史部记载图书和档案损毁的具体史实及出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