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外鼻的整形外科应用解剖学研究
【6h】

外鼻的整形外科应用解剖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部分 尸体标本鼻部解剖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图片

第二部分 鼻骨部分测量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图片

结论

综述部分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鼻部的整形、美容手术是整形外科的常见手术。由于鼻部解剖结构复杂、结构变异较大,且手术时必须保证鼻部生理功能的不受损,再加上患者对术后效果愈加苛刻的要求,使得鼻整形手术成为整形外科手术中难度较大的手术之一。其中,鼻部的解剖因素是鼻部整复手术难度大的主要原因,亦是术后部分患者出现难以预料的不良效果,甚至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因此,熟知鼻部的基础解剖学知识及各种解剖变异的细微差别,才能理解某些鼻部结构的解剖美学意义,才能具备处理解剖变异的能力,才能做到鼻功能与美观的协调,从而确保手术成功、效果持久。但是,与国外相比较而言,我国目前的鼻部整形外科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成果较少,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系统知识结构,部分整形外科医生也多是凭借着国外的解剖学资料、手术技术和个人的临床经验来完成鼻整形手术。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手术的盲目性,术后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本课题旨在通过对经福尔马林处理过的尸体鼻部标本进行大体解剖学观察、组织学观察和相关测量,以及颅骨标本鼻部骨性成分的大体解剖学观察和相关测量,总结出中国人的部分鼻部临床应用解剖学数据及相关资料,为鼻整形手术提供较为可靠的基础理论依据。
   方法:
   本课题运用大体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的方法,对经福尔马林处理的20具成年尸体(男性16例,女性4例)鼻部标本进行分层精细解剖和观察,并对相关部位进行测量。重点观察或测量鼻尖部血供类型、鼻翼软骨及其周边组织结构联系等。对另外3例(4侧)男性尸体鼻部标本行组织学检查,观察鼻翼软骨外侧脚与侧鼻软骨之间的连接方式,及鼻翼软骨部分周边软组织的构成。其次,对80例颅骨标本的鼻部骨性成分进行相关的测量与观察。重点对与鼻部骨性手术密切相关的部位进行观察、测量和分析。
   结果:
   1.鼻背部皮肤软组织的解剖学观察:鼻背部的软组织在鼻根区和鼻尖上点区最厚,鼻骨点处最薄。皮肤与骨,软骨之间分为四个层:浅表脂肪层、纤维肌肉层、深脂肪层、骨膜或软骨膜。鼻部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在骨性区、上部软骨区、下部软骨区有着不同的解剖学特点。
   2.鼻尖部动脉血供分型:①单侧侧鼻动脉供血,占10%(2例);②双侧侧鼻动脉供血,占40%(8例);③单侧鼻背动脉供血,占20%(4例);④双侧鼻背动脉供血,占5%(1例);⑤单侧鼻背动脉和侧鼻动脉供血,占25%(5例)。
   3.鼻部肌肉:鼻部几乎完全被一层薄薄的肌肉覆盖,由鼻肌、降眉间肌、不规则肌、鼻孔开大肌、缩鼻孔肌、提上唇鼻翼肌等构成。
   4.鼻翼软骨:
   4.1鼻翼软骨的相关测量结果:两侧鼻翼软骨穹窿宽为(6.36±1.26)mm,左侧鼻翼软骨外侧脚最大长度(18.60±3.06)mm,右侧鼻翼软骨外侧脚最大长度(18.02±3.86)mm,左侧鼻翼软骨外侧脚最大宽度为(8.83±1.34)mm,右侧鼻翼软骨外侧脚最大宽度为(8.67±1.23)mm,左侧鼻翼软骨外侧脚的厚度(0.55±0.05)mm,右侧鼻翼软骨外侧脚的厚度(0.54±0.06)mm,左侧鼻翼软骨穹窿段尾缘到鼻孔缘的距离为(4.26±0.79)mm,右侧鼻翼软骨穹窿段尾缘到鼻孔缘的距离为(4.36±1.21)mm,左侧鼻翼软骨外侧脚尾缘中点到鼻孔缘的距离为(6.99±1.43)mm,右侧鼻翼软骨外侧脚尾缘中点到鼻孔缘的距离为(6.66±1.63)mm,左侧鼻翼软骨外侧脚最远端到鼻孔缘的距离为(14.13±3.34)mm,右侧鼻翼软骨外侧脚最远端到鼻孔缘的距离为(13.57±2.68)mm,左侧鼻翼软骨中间脚长度为(4.76±0.69)mm,右侧鼻翼软骨中间脚长度为(4.80±0.86)mm,左侧鼻翼软骨内侧脚长度为(13.97±1.10)mm,右侧鼻翼软骨内侧脚长度为(13.91±1.10)mm。
   4.2鼻翼软骨的大体解剖学观察:鼻翼软骨外侧脚的大体形态分五型:①凸起型,占20%(8侧);②凹陷型,占38%(15侧);③凸起-凹陷型,占10%(4侧);④凹陷-凸起型,占25%(10侧);⑤平坦型,占7%(3侧)。
   4.3鼻翼软骨与其周边组织结构连接的大体解剖学观察:鼻翼软骨与周边软组织连接可分为上界,内界,外界及其深、浅面。其中,鼻翼软骨外侧脚头缘与侧鼻软骨尾缘的连接方式有四种,①重叠卷曲型,占57.5%(23侧);②单纯重叠无卷曲型,占20%(8侧);③缘对缘型,占12.5%(5侧);④两软骨缘间分离型,占10%(4侧)。
   4.4数据统计结果:鼻翼软骨所有左、右两侧数据均经配对样本t检验后,P>0.05,其双侧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
   5.侧鼻软骨
   5.1侧鼻软骨相关测量结果:左侧侧鼻软骨与鼻骨重叠的长度为(5.78±3.05)mm,右侧侧鼻软骨与鼻骨重叠的长度为(5.81±3.38)mm,左侧侧鼻软骨头侧缘长度为(10.28±2.86)mm,右侧侧鼻软骨头侧缘长度为(10.47±2.75)mm,左侧侧鼻软骨尾侧缘长度为(15.25±2.76)mm,右侧侧鼻软骨尾侧缘长度为(15.57±2.48)mm,鼻中隔软骨与鼻骨重叠的长度为(8.25±2.10)mm,侧鼻软骨尾缘与鼻中隔软骨交汇处到鼻缝点的距离为(18.13±2.87)mm。
   5.2数据统计结果:侧鼻软骨所有左、右两侧数据均经配对样本t检验后,P>0.05,其双侧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
   6.内眦韧带:
   6.1内眦韧带的测量:左侧内眦韧带鼻侧附着点距左侧眼眶内侧缘的距离为(3.96±0.58)mm,右侧内眦韧带鼻侧附着点距右侧眼眶内侧缘的距离为(3.96±0.7)mm。
   6.2数据统计结果:所有左、右两侧数据均经配对样本t检验后,P>0.05,其双侧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
   6.颅骨标本测量的数据:
   6.1男性数据:左侧额鼻缝长为(5.15±1.52)mm,右侧额鼻缝长为(5.43±1.66)mm,左侧鼻骨侧缘长为(27.91±2.54)mm,右侧鼻骨侧缘长为(27.96±3.02)mm,鼻骨长(24.34±2.07)mm,左侧鼻颌缝下端至鼻骨中缝下端的距离为(11.11±1.47)mm,右侧鼻颌缝下端至鼻骨中缝下端的距离为(11.34±1.22)mm,内眦韧带鼻侧附着点连线到鼻骨点的距离为(16.72±2.10)mm,鼻骨点左侧鼻骨的厚度为(0.79±0.14)mm,鼻骨点右侧鼻骨的厚度为(0.81±0.21)mm,左侧鼻颌沟到左侧眶内缘的最小宽度为(3.29±0.70)mm,右侧鼻颌沟到右侧眶内缘的最小宽度为(3.28±0.75)mm,左侧眼眶最下点和左侧下鼻甲附着点水平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9.94±1.97)mm,右侧眼眶最下点和右侧下鼻甲附着点水平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18±1.69)mm。
   6.2女性数据:左侧额鼻缝长为(5.37±1.52)mm,右侧额鼻缝长为(5.02±1.24)mm,左侧鼻骨侧缘长为(26.23±2.64)mm,右侧鼻骨侧缘长为(26.68±3.01)mm,鼻骨长(23.27±1.98)mm,左侧鼻颌缝下端至鼻骨中缝下端的距离为(10.91±1.45)mm,右侧鼻颌缝下端至鼻骨中缝下端的距离为(10.93±1.41)mm,内眦韧带鼻侧附着点连线到鼻骨点的距离为(15.47±2.15)mm,鼻骨点左侧鼻骨的厚度为(0.70±0.13)mm,鼻骨点右侧鼻骨的厚度为(0.73±0.17)mm,左侧鼻颌沟到左侧眶内缘的最小宽度为(3.41±0.70)mm,右侧鼻颌沟到右侧眶内缘的最小宽度为(3.39±0.60)mm,左侧眼眶最下点和左侧下鼻甲附着点水平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9.91±2.16)mm,右侧眼眶最下点和右侧下鼻甲附着点水平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21±2.32)mm。
   6.3数据统计结果:男、女标本鼻骨的左右两侧数据分别经配对样本t检验后,P>0.05,其双侧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男、女不同性别的独立样本t检验中,鼻骨长、鼻骨点厚度、内眦连线到鼻骨点距离的P<0.05,男性的数值大于女性,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项目均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无差别。
   结论:
   1.鼻尖部动脉供血分型中,除双侧鼻背动脉供血型和单侧鼻背动脉供血型(共占25%)外,其余分型中均有侧鼻动脉对鼻尖部供血,这提示术中应重视对侧鼻动脉的保护,以保障鼻尖部动脉血供;
   2.本研究显示的鼻翼软骨大小、形态及周围支撑结构的成分与欧美人种有较大差异,这对选择适合我们民族的鼻整形术式有重要意义;
   3.以眼眶最下点水平线为基准线,在下鼻甲附着点上方、距离基准线不得大于10mm处开始低位截骨,沿上颌骨额突部的骨质变化过渡带上行,并保持与眼眶内壁至少3mm以上的距离,可以减少截骨术所带来的副损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