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铝车身电动汽车正面碰撞耐撞性分析及结构优化
【6h】

全铝车身电动汽车正面碰撞耐撞性分析及结构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1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碰撞有限元基本理论与仿真软件

2.1有限元理论基础

2.2接触算法

2.3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

2.4本章小结

3全铝车身电动汽车正碰有限元模型建立

3.1电动汽车整车技术参数

3.2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本章小结

4正面碰撞仿真结果分析

4.1仿真结果分析

4.2仿真试验结果分析

4.3本章小结

5正面碰撞吸能结构优化

5.1前部关键部件优化设计

5.2结构优化

5.3改进后的结果分析

5.4试验设计及因素水平的选取

5.5仿真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计算

5.6优化前后对比分析

5.7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在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等问题亟待解决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开发和使用成为当前各大汽车企业的研究热点。相比传统汽车,电动汽车在碰撞安全方面有更苛刻的安全要求。本文以某公司新型全铝车身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对其正面碰撞安全性进行了研究。
  应用CATIA建立了全铝车身电动汽车的3D模型,依据C-NCAP规定,应用ANSA软件建立该车正面100%刚性壁障碰撞和40%偏置碰撞的有限元模型。应用LS-DYNA软件,对该有限元模型进行求解计算,获得全铝车身电动汽车的碰撞特性;分析了全铝电动汽车碰撞过程中能量、速度、B柱加速度和门框变形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前防撞梁、吸能盒、纵梁等主要吸能部件的不足。针对正面碰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入自适应响应面法对车身前部的主要吸能结构进行优化。通过对响应面函数的优化更新,获得到了前纵梁内板厚度、前纵梁加强板厚度、A柱上端厚度、A柱下端厚度、立柱加强板厚度、前连接下横梁厚度的最优板厚;依据全铝汽车正面碰撞过程中碰撞力的传递路径,对前防撞结构、吸能盒尺寸及A柱等结构进行调整,提高结构的刚度,降低前围板侵入量。对于结构优化后车身加速度及车门变形量超过规定的目标值的问题,设计了DOE试验方案,采用4因素、3水平的L9(34)的正交试验,对全铝电动汽车的耐撞安全性进行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和显著性分析,获得最优的试验方案。对比基础模型,优化后的最终结果降低了加速度峰值和乘员舱结构侵入量,使整车正面碰撞安全性得到提高,为全铝电动汽车正面碰撞安全设计与改进提供了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