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斑背大尾莺在中国的分布与巢址选择研究
【6h】

斑背大尾莺在中国的分布与巢址选择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作者于2008年4月至2010年7月在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斑背大尾莺(Locustella pryeri)巢址选择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斑背大尾莺在我国的分布和种群数量调查、斑背大尾莺的巢址选择分析。
   调查发现,斑背大尾莺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是:主要繁殖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大庆,辽宁省东港、盘锦,江西省南昌,上海市,越冬于山东省东营,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武汉,湖南省岳阳,江西省南昌,浙江省慈溪。
   种群数量调查显示,扎龙保护区斑背大尾莺的繁殖数量大约在100-200只,双台河口保护区斑背大尾莺繁殖种群数量约250只,上海市崇明岛调查发现约有104只斑背大尾莺繁殖,在江西省南矶湿地保护区繁殖的斑背大尾莺数量在200-300只。在江西省南矶湿地保护区越冬的斑背大尾莺数量为203只。
   在巢址选择上对三个地区巢址选择的生态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说明江西南矶湿地保护区的斑背大尾莺的10个巢的9个生境因子中植被下层高度、植被下层盖度和植物种数在斑背大尾莺的巢址选择中处于主导地位;辽宁双台河口保护区的28个巢的7个生态因子中下层植被盖度和下层植被的高度是限制因子;上海崇明东滩保护区的10个巢的9个生境因子中枯草高度、干扰、水深3个环境因子载荷明显偏高说明,这3个因子在斑背大尾莺的巢址选择中处于主导地位。
   Mann WhitneyU检验表明三个地区繁殖种群存在了一定的共性,即斑背大尾莺筑巢于芦苇、苔草或互花米草等植被的中下层位置,选择适合的植被密度和植被高度的生境进行营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