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斑背大尾莺繁殖期鸣声行为及地理差异研究
【6h】

斑背大尾莺繁殖期鸣声行为及地理差异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2009年4-7月和2010年4-7月,在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南矶山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lotoo L-200录音机(北京世纪乐图数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录音范围为20-2万Hz:16 bit/48 kHz),SGM1X强定向话筒(AZDEN,阿兹丹;日本;响应频率范围为80-1.8万Hz)录制了繁殖期95只斑背大尾莺雄性个体的1176段呜声,包括呜叫和呜唱。并用Sony HDR-SR11E(日本)数码摄录机录制行为。三地斑背大尾莺种群雄性个体的鸣声共得到45种音节型。其中,37种音节型被三地种群共享;5种音节型被南矶山和崇明东滩种群共享;2种音节型被南矶山种群独享:1种音节型被崇明东滩种群独享。根据相应的行为特征,将斑背大尾莺雄性个体的鸣声定义为求偶炫耀呜唱,报警声和联络声。其中,求偶炫耀鸣唱复杂多样,与苇莺属鸟类蒲苇莺类似;报警声组成简单,由单音节不断重复构成句子,属于警报提示声;联络声组成简单,由单音节不断重复构成句子,存在于雌雄个体之间,是否存在于亲鸟和雏鸟之间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对每个斑背大尾莺种群雄性个体求偶炫耀鸣唱的4个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得出,除崇明东滩种群的音节间隔时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参数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三地斑背大尾莺种群间求偶炫耀鸣唱的4个参数也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斑背大尾莺种群鸣声地理差异显著,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地方性方言,形成方言的原因除生境因素外,其他原因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