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福利措施及品种对母猪的行为、生理、免疫、健康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6h】

不同福利措施及品种对母猪的行为、生理、免疫、健康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动物福利

1.2 猪福利

1.3 猪的自然行为

1.4 妊娠母猪的福利

1.4.1 妊娠母猪饲养模式的研究进展

1.4.2 减少饥饿应激的给料方式的研究进展

1.4.3 给料方式对妊娠母猪福利的影响

1.4.4 研究饲喂方式的价值

1.5 哺乳母猪的福利

1.5.1 哺乳母猪分娩环境的研究进展

1.5.2 分娩环境添加垫草对哺乳母猪福利影响

1.5.3 研究分娩环境添加垫草的价值

1.5.4 研究室内生产中母猪品种的价值

1.6 本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一 不同饲喂方式对群养妊娠母猪福利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2.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2.1.2 饲养管理

2.1.3 试验圈舍

2.1.4 给料方式及试验时间

2.1.5 行为观察

2.1.6 生理

2.1.7 疾病发生率及皮肤损伤

2.1.8 免疫

2.1.9 生产性能

2.1.10 统计分析

2.2 试验二 稻草对经产母猪行为、生理、免疫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2.2.1 试验动物

2.2.2 饲喂管理

2.2.3 试验圈舍

2.2.4 行为观察

2.2.5 生产性能

2.2.6 生理

2.2.7 免疫

2.2.8 统计分析

2.3 试验三 室内两种不同品种的初产母猪哺乳期行为、生理、免疫和及生产性能的比较

2.3.1 试验动物

2.3.2 饲喂管理

2.3.3 试验圈舍

2.3.4 行为观察

2.3.5 生产性能

2.3.6 生理

2.3.7 免疫

2.3.8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饲喂方式对群养妊娠母猪福利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3.1.1 不同饲喂模式对行为的影响

3.1.2 不同饲喂模式对生理指标的影响

3.1.3 不同饲喂模式对疾病发生率及损伤的影响

3.1.4 不同饲喂模式对免疫指标的影响

3.1.5 不同饲喂模式对生产性能指标的影响

3.2 试验二 稻草垫料对经产母猪行为、生理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3.2.1 行为观察

3.2.2 生产性能

3.2.3 生理

3.2.4 行为与生产性能相关性

3.3 试验三 室内两种不同品种母猪哺乳期行为、生理及生产性能的比较

3.3.1 室内两种不同品种对母猪哺乳期行为的影响

3.3.2 生理指标

3.3.3 生产性能

3.3.4 行为与生产性能相关性

4 讨论

4.1 试验一 不同饲喂方式对群养妊娠母猪福利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4.1.1 不同饲喂模式对群养妊娠母猪行为的影响

4.1.2 不同饲喂模式对群养妊娠母猪生理的影响

4.1.3 不同饲喂模式对群养妊娠母猪发病率和损伤的影响

4.1.4 不同饲喂模式对群养妊娠母猪免疫的影响

4.1.5 不同饲喂模式对群养妊娠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试验二 稻草垫料对经产母猪行为、生理、免疫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4.2.1 稻草垫料对经产母猪行为的影响

4.2.2 稻草垫料对经产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4.2.3 稻草垫料对经产母猪生理指标的影响

4.3 试验三 室内两种不同品种母猪哺乳期行为、生理及生产性能的比较

4.3.1 不同品种对母猪哺乳期行为的影响

4.3.2 不同品种对母猪哺乳期生理的影响

4.3.1 不同品种对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5 结论

5.1 试验一结论

5.2 试验二结论

5.3 试验三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主要针对现在养猪生产中的问题,结合猪的生物学特性去寻求缓解群养妊娠母猪饥饿感的饲喂方法,降低圈式分娩母猪的应激程度的措施以及寻找提高圈式分娩母猪母性行为的品种,并以行为指标为主,兼顾生理、免疫水平、健康和生产性能状况来进行评估。为适合我国国情的安全、高效、“福利型”的养猪生产,寻求一个新的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
   材料与方法:
   试验一:在群养系统中,妊娠期母猪由于受到食物限制仍处于饥饿状态,本试验目的是通过稻草垫料中添加饲料的饲喂模式来缓解母猪饥饿感。试验将66头产次为5产和6产的妊娠母猪(大白22头,长白22头,杜洛克22头)平均分为两组,试验组(DS)采用人工均匀投撒颗粒状饲料至稻草垫料中的饲喂方式,对照组(CS)采取人工投料至采食槽内的饲喂方式,试验时间选取母猪妊娠第1、第3、第5、第7、第9、第11、第13和第15周;试验周每周一早上6:00至下午18:00对两组妊娠母猪的姿势(趴卧、侧卧、站立、犬坐)同伴互作及活动(修饰、空嚼、采食、饮水、啃栏、排泄、针对舍圈舍和稻草)等行为进行录像观察;试验周每周二上午9:00对所有妊娠母猪进行ACTH刺激试验并采集-15min、+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180min和240min等时间点的唾液并检测Cortisol浓度;试验周每周三分别采集妊娠母猪采食前30min和采食后60min的唾液,检测所有母猪唾液中SIgA和AMY的含量并检测采食前后分泌型IgA(SIgA)和唾液淀粉酶(AMY)的浓度差异;试验周每周五分别采集妊娠母猪采食前30min和采食后60min的血液,检测血清中TNF-α、CRP、HP、IgG、IL-10、IFN-γ、Leptin、Glucose、和Insulin;记录试验周两组母猪的发病率以及两组中每头母猪的皮肤(头、耳朵、颈部、肩部、腰部、后部)损伤程度;记录所有母猪试验周背膘、分娩时长、分娩间隔、产仔数、活仔猪数、弱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出生个体重、出生窝重、21日龄仔猪窝重、断奶时仔猪死亡数、断奶时仔猪窝重、仔猪断奶个体重和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等数据。
   试验二: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稻草对经产母猪产前和产后行为、生理、免疫及生产性能的影响,48头5-6产次的大白和长白母猪被饲养在未添加稻草的分娩圈内(C,n=24)和添加稻草的分娩圈内(S,n=24),本试验对所有母猪分娩前72 h的行为以及分娩后72 h、产后第2、3、4、5周每周任意两天的上午07:00-09:00和下午13:00-15:00的姿势(侧卧、俯卧、站立和犬坐),姿势转换(侧卧转其它、趴卧转其它、站立转趴卧和犬坐转趴卧)、哺乳行为(哺乳频率和哺乳时长)、无食咀嚼和针对圈舍的口吻部行为进行录像观察;采集并检测所有母猪产前1周、分娩后1,3,5周唾液中SIgA和AMY的含量;采集并检测母猪及仔猪血清中Prolaction、CRP、IFN-γ、IL10和IgG等生理指标含量;对所有妊娠母猪进行ACTH刺激试验并采集-15min、+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180min和240min等时间点的唾液并检测Cortisol浓度;记录所有母猪试验周分娩时长、分娩间隔、产后3天内仔猪死亡数量、产后4日至断奶日仔猪死亡数量、仔猪21天体重、仔猪断奶重和断奶后母猪发情间隔等数据并进行统计。
   试验三:在评估室内饲养的哺乳母猪福利时,除了好的饲养管理水平和好的圈舍条件外,还需要母猪有很好的母性能力、很好的抗应激能力和符合市场需求的繁殖性能,为了选择适合室内圈式分娩的母猪品种,本试验对杂交出的初产大民母猪(大白猪×大民,n=16)和初产大白母猪(n=16)分娩前后72 h、产后第2、3、4、5周每周任意两天的上午07:00-09:00和下午13:00-15:00的姿势(侧卧、俯卧、站立和犬坐)、姿势变化和哺乳行为(哺乳频率和哺乳时长)进行录像观察;检测母猪分娩前日、分娩当日和断奶日三个不同时期血清中5-HT、IFN-γ、IL10、CRP、HP、Prolaction和唾液中SIgA和SAM的浓度,同时对母猪产后第1d,21d,28d,35d进行ACTH刺激试验并采集-15min、+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180min和240min等时间点的唾液和检测Cortisol浓度;对母猪的分娩时长、分娩间隔、仔猪出生数量、死胎数、仔猪初生窝重、产后24 h后仔猪死亡率,产后3d内仔猪死亡数量、产后4日至断奶日仔猪死亡数量、仔猪断奶重进行统计。
   试验结果:
   试验一:结果显示:在整个妊娠期,两种不同的饲喂方式对侧卧、俯卧、犬坐、站立、修饰和排泄等行为均无影响(P>0.05),对采食、互作(圈舍、稻草和同伴)、无食咀嚼、啃栏、争斗和饮水等行为均有显著性影响(P<0.01,P<0.01 P<0.01,,P<0.01,P<0.01,P<0.01,P<0.01,p=0.001);在生理指标中,对采食前后Leptin、SIgA和AMY的差值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对CRP、HP、SIgA、AMY、Glucose和Insulin等行为指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17,p=0.017,p=0.001,P<0.01,p=0.017,P<0.01);两试验组母猪的ACTH刺激试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1);两不同饲喂组母猪疾病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试验组母猪头、耳朵、颈部、肩部、腰部和后部损伤差异性显著(p=0.0004,P<0.001,p=0.0400,P<0.001,P<0.001,P<0.001);两种不同饲喂方式的妊娠母猪之间TNF-α、IgG、IL-10和IFN-γ等免疫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不同饲喂模式的妊娠母猪的背膘以及在哺乳期的分娩时长、分娩间隔、产仔数、活仔猪数、弱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出生个体重、出生窝重、21日龄仔猪窝重、断奶时仔猪死亡数、断奶时仔猪窝重、仔猪断奶个体重和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试验二:结果显示:无论是筑巢行为开始增加的时间还是筑巢行为达到高峰的时间,垫革母猪都较未垫草母猪早1h,两组之间产前-1d趴卧行为有显著性差异(p=0.036),产后第2天侧卧和俯卧行为存在差异,除站立、犬坐和哺乳时长行为外,产后姿势、姿势转换、哺乳频率、无食咀嚼和口吻部等行为在产后某一段时期都存在差异(P<0.05),生产性能方面,除产后3日内仔猪死亡数量存在差异外(p=0.032),其它生产性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生理方面,两组之间Cortisol,CRP,SAM和SIgA等指标在分娩前日、分娩后第1、3、5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rolaction,IL-10,IFN-γ和IgG等指标在试验期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试验组母猪在产后28d和35d的ACTH刺激试验结果与产后1d和21d存在差异(P<0.01)。
   试验三: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试验时间里大民母猪的侧卧、俯卧、坐立、站立、哺乳等行为与大白具有很大不同;大民母猪在产后第1天俯卧转侧卧低于大白母猪,产后第1d、3d坐立转趴卧行为低于大白母猪,在产后72 h站立转趴卧的行为表达次数明显高于大白母猪(P<0.05);两种不同母猪之间在分娩前日、分娩时和断奶当日的五羟色胺浓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品种母猪血清中IFN-γ、IL10、CRP、Hp和IgG浓度在分娩当日存在差异(p<0.05),在分娩前日和断奶当日均无显著性差异(P>0.10);两种不同母猪分娩前日和分娩当日的Prolaction浓度无差异但显著高于断奶日的浓度;两试验组母猪在产后28d和35d的ACTH刺激试验结果与产后1d和21d存在差异((P<0.01);大白母猪不同阶段的Cortisol浓度均高于大民母猪,但只在分娩前日和断乳当日差异显著(P<0.05);产后72小时大民母猪8.2%的仔猪死亡率明显低于大白母猪12.7%的仔猪的死亡率((P<0.05);大白母猪分娩时长、分娩间隔显著高于大民母猪(P=0.043,P=0.032),大民仔猪出生数量高于大白母猪(P<0.05),仔猪出生重及断奶重显著低于大白仔猪(P=0.011,P=0.022),产后24小时内仔猪死亡率、产后4日至断奶日仔猪死亡数量、死胎数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本试验中,尽管在混群初期小群饲养的断奶母猪存在争斗行为,但在缓解饥饿应激和减少规癖行为等福利领域具有一定的作用;将饲料添加到稻草垫料中的给料方式对妊娠母猪内分泌水平和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免疫和生产性能等指标没有影响。
   (2)垫草丰富型分娩圈能够提高母猪的部分母性行为表达,但不能消除母猪哺乳后期存在的慢性应激。
   (3)大民母猪在部分母性行为、生理及生产特征遗传了民猪的优点,这对提高圈式分娩的哺乳母猪的生产及福利水平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