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药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临床疗效观察
【6h】

中药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临床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诊断标准

1.3病例的纳入、排除、剔除及脱落标准

1.4治疗方案

1.5观测指标

1.6疗效评定标准

1.7不良事件观察

1.8统计分析

结果

2.1病例分组情况

2.2可比行分析报告

2.3临床疗效分析报告

2.4安全性分析报告

讨论

3.1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3.2现代医学对本病认识

3.3针灸治疗本病机制及相关药物药理作用

3.4中药穴位注射临床疗效分析

3.5中药穴位注射的特点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进展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课题拟通过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的患者进行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并以静脉注射加替沙星做为对照治疗,观察中药穴位注射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所有病例均为2007年6月至2008年4月武汉市中医院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符合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的合格受试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给予中药制剂(注射用炎琥宁和川参通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西药注射用加替沙星静脉输液治疗。5天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 于治疗前后各记录1次主要指标(中医湿热瘀阻证症状积分、慢性前列腺炎NIH-CPSI评分)、次要指标(前列腺液常规包含EPS卵磷脂评分和白细胞数目),其中中医湿热瘀阻证症状包括小便频数、阴茎中不适或涩痛、尿不尽感、尿末或大便时有白浊滴出、腰骶部疼痛、少腹坠胀不适、会阴、睾丸胀痛不适、阴囊潮湿、舌质红或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腻或薄黄、脉滑数或弦数。在治疗期间观察一般体格检查项目(如T、P、R、BP)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潜血,心(心电图)、肝(ALT)、肾(BUN、Cr)检查及不良反应,作出安全评价。 观察结束后,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型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F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P>0.05表示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检验有极显著性差异。 结果: 1.总疗效比较在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7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3%,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中药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更好的临床总疗效。 2.主要指标比较在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在中医湿热瘀阻证症状积分、慢性前列腺炎NIH-CPSI评分2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在中医湿热瘀阻证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3.次要指标比较在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EPS中卵磷脂小体评分变化值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EPS中WBC评分变化值无明显差异(P>0.05)。 4.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两个疗程后一般体格检查项目(如T、P、R、BP)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潜血、心(心电图)、肝(ALT)、肾(BUN、Cr)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变化;治疗过程中及结束后亦无不良反应出现,表明中药穴位注射疗法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 结论: 本临床试验表明:中药穴位注射疗法取穴曲骨、采用中药制剂注射用炎琥宁和川参通注射液,运用针灸和药物共同作用达到有调补肾气、清热利湿、祛瘀散结之功效,能够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并且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针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