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的强度折减系数研究
【6h】

基于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的强度折减系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主余震的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研究

2.1 引言

2.2 滞回模型和结构动力参数的选取

2.3 地震动记录及分析方法

2.4 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的特征及场地影响

2.5 余震地震动强度的影响

2.6 滞回模型的影响

2.7 阻尼的影响

2.8 等延性的强度折减系数的经验计算公式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主余震的等损伤强度折减系数研究

3.1 引言

3.2 等损伤强度折减系数的定义及分析方法

3.3等损伤强度折减系数的特征及场地影响

3.4 余震地震动强度的影响

3.5 滞回模型的影响

3.6 阻尼的影响

3.7 简化计算公式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P-Δ效应的强度折减系数研究

4.1 引言

4.2分析方法

4.3考虑P-Δ效应的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

4.4考虑P-Δ的等损伤强度折减系数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历史地震资料表明,强主震发生之后的较短时间内常常会发生多次余震。结构在遭遇主震作用之后会产生一定的损伤,由于余震与主震之间的时间间隔较短,在余震发生之前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已损伤结构进行修复。因此结构在主余震作用下会产生累积损伤效应,余震的作用往往会增大结构的损伤。然而我国乃至世界上各国的抗震规范只考虑单次地震的作用,没有考虑余震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强度折减系数在结构抗震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均没有考虑余震作用。因此研究基于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的强度折减系数,对于在结构抗震设计中考虑余震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实际和构造的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相结合的方式,系统研究了强度折减系数的特性,并给出了相应的简化计算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
  (1)基于实际的和构造的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研究了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的特性,详尽分析了结构周期、延性系数、场地条件、余震地震动强度、滞回模型及阻尼对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的影响,并给出了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的简化计算模型;
  (2)采用修正的Park-Ang损伤指数,研究了基于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的等损伤强度折减系数,系统分析了结构周期、损伤系数、场地条件、余震地震动强度、滞回模型及阻尼对等损伤强度折减系数的影响,并给出了等损伤强度折减系数的简化计算模型;
  (3)研究了P-Δ效应对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和等损伤强度折减系数的影响。着重研究P-Δ效应在不同延性水平和损伤指数情况下对强度折减系数的影响,并给出了考虑P-Δ效应的强度折减系数的修正模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