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生态人”之维:对人性新模式的解读
【6h】

论“生态人”之维:对人性新模式的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论“生态人”之维:对人性新模式的解读

TO DISCUSS “THE ECOLOGICAL” DIMENSION: INTERPRETATION OF THE NEW MODE OF HUMAN NATURE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的提出

1.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分析

1.2.2 国内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生态人”人性新模式的孕育和产生

2.1 关于人性的探析

2.1.1 古今中外对于人性的探讨

2.1.2 人性模式的概念及建构

2.2 人与自然关系视角下人性模式的深化和推进

2.2.1 “自然人”模式的特征和理论缺陷

2.2.2 “道德人”模式的特征和理论缺陷

2.2.3 “经济人”模式的特征和理论缺陷

2.3 “生态人”产生的必要性及历史条件

2.3.1 “经济人”的人性危机透视

2.3.2 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的呼唤

2.3.3 “生态人”产生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生态人”的内涵、结构与功能

3.1 “生态人”的内涵

3.2 “生态人”的三维结构

3.2.1 明确的生态文明意识

3.2.2 健全的生态制度约束

3.2.3 规范的生态行为

3.3 “生态人”理论的当代价值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态人”的培育原则和路径

4.1 “生态人”培育的基本原则

4.1.1 科学性原则

4.1.2 群众性原则

4.1.3 区域性原则

4.2 “生态人”培育的基本路径

4.2.1 家庭环境教育

4.2.2 学校环境教育

4.2.3 社会培育

4.2.4 大众传媒

4.3 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致 谢

展开▼

摘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问题在当前社会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围绕着生态危机的根源,世界有识之士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形成了各种争论,但不管怎样,这一系列的争论都可以归结到人的文化价值层面上来,当代的生态危机表面上是天灾,但更是人祸,现代人要想走出当代的生存困境,必须要从人性自身着手,弥补人性的缺失,努力树立一种“新人”形象。
  本文在研究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生态人”产生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意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对人性模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探讨,考察了人与自然关系视角下人的演进过程;在分别揭示“自然人”、“道德人”、“经济人”等人性弊端的前提下,分析了“生态人”产生的必要性及社会历史条件;并就“生态人”培育和塑造的路径进行了具体阐释,从而表明“生态人”这种人性新模式从根本上超越了“经济人”,是人性演变过程中的一个更高层次。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阐释了人性的演化和社会历史的变迁;对“生态人”的人性特征进行了具体阐释,力图构建一种崭新的人性新模式,以为生态危机的解决寻求某种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