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性与欧阳竟无佛学思想研究
【6h】

现代性与欧阳竟无佛学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现代性在西方社会的基本内涵

二、现代性在中国近代的特殊内涵

三、近代佛学的复兴盛况

四、内学院的佛学研究

第一章抉择内外之学:佛法别为一学——佛法非哲学非宗教

第一节《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欧阳竟无对佛法别为一学的论证

一、欧阳竟无关于佛法非宗教的论证:

二、欧阳竟无关于佛法非哲学的论证

第三节佛学为今时之必须

第四节.佛法的现代性诠释

第五节欧阳竟无关于佛法定位的现代性意义

第二章抉择印度佛教与中国化佛教——《大乘起信论》真伪之辩

第一节《大乘起信论》的书文概况

第二节《大乘起信论》在近代佛学内疑伪的争论

第三节欧阳竟无及其弟子的《起信论》研究

第四节欧阳竟无对《大乘起信论》批判的缘由和目的

第五节今日佛法研究的五大弊端

第三章抉择法相唯识学的分与合——整体之佛教的融通

第一节法相唯识分宗说

第二节.对欧阳竟无法相唯识分宗学说的影响与评价

第三节整体之佛教——宗趣唯一无余涅槃

第四章抉择佛学与儒学——以佛摄儒的孔佛之融通

第一节近代中国儒学的复兴和内学院的儒学研究

第二节欧阳竟无对儒家经典的“转读”

一、释《论语》

二、释《中庸》

第三节孔佛相通后的以佛摄儒

第四节孔佛相通的现代性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代的中国是个极为特殊的历史时期,在这民族存亡之秋,学术上却出现了极其兴盛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启蒙与救亡并存,复兴与革命相济,这一时期的学术风格具有极为复杂和相互圆融的特点。在这著说纷纭之中,佛学的复兴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支力量。这种重要不仅体现在学说和学者数量上的众多,还体现在佛学内部的百花齐鸣,并且学术水准之高前所未有。尤其是唯识学的复兴又占据了佛学复兴大潮的主流地位,以欧阳竟无、吕澂为首的居士佛学,和以太虚、印顺为首的人间佛教,从不同的目的出发共同弘扬这门失传千年的慈恩之学。这一时期唯识学的复兴,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特殊的时代特点。它重在解决中国这一个古老文明过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困境,它面对的是西方民主科学等诸多理念的外来压力和传统理学等诸多学说的内部争胜。欧阳竟无作为居士佛学的早期重要人物和发起者,以大慈悲之心,运大智慧之力,直面中国社会现代性的众多问题,与各种内部外部的众多学派积极对话,力图解决佛学在面临现代性转型时期的诸多困境。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探究欧阳竟无先生整体学说的内在逻辑和学术旨趣,将其学术中不同以往传统佛学的现代性特点展现出来。本文认为欧阳竟无先生首先“抉择内外之学”,将佛法剥离于哲学和宗教之外,是为立法基础。其次通过对《大乘起信论》一文的论证达到“抉择印度真佛教与中国化伪佛教即的目的。实质上时确立了法相唯识学作为正法的地位。欧阳竟无先生继续深入研究,认识到法相学,唯识学实质上既区别又统一,应当是不同层面意义上的完整论述,完成了“抉择唯识学的分与合”。最后又基于早年笃信阳明心学的契机,“抉择佛学与儒学”,做到了他所认为的圆融。本文认为,欧阳竟无先生的这种逻辑和学术旨趣与体现着中国现代性的诸多特征,是研究近代居士佛学和现代性内在联系不可绕过的一位大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