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中南民族大学学科建设的历史描述与分析
【6h】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中南民族大学学科建设的历史描述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问题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文献计量分析

1.3.2 研究现状分析

1.3.3 文献述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民族高等教育与民族院校

1.4.2 学科与专业

1.4.3 学科建设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思路

1.5.2 基本内容

1.5.3 研究方法

2 中南民族大学学科建设的历史描述

2.1 萌芽时期:模糊的概念认知(1951-1965年)

2.1.1 政策背景

2.1.2 准备阶段:发展中等教育

2.1.3 起步阶段:创办本科教育

2.1.4 总结

2.2 完全否定时期(1966-1977年)

2.3 初显时期:文、理学科并举(1978-1991年)

2.3.1 政策背景

2.3.2 “六五”规划:恢复与调整

2.3.3 “七五”规划:改革与发展

2.3.4 总结

2.4 成型时期:多学科综合发展(1992-2000年)

2.4.1 政策背景

2.4.2 拓展本硕教育

2.4.3 组建二级学院

2.4.4 总结

2.5 提升时期:学科特色的凝练(2001年至今)

2.5.1 政策背景

2.5.2 明确办学新思路

2.5.3 落实阶段性规划

2.5.4 总结

3 中南民族大学学科建设的逻辑分析

3.1 中南民族大学学科建设的表现特征

3.1.1 社会适应性

3.1.2 动态发展性

3.1.3 相对稳定性

3.1.4 系统规划性

3.2 中南民族大学学科建设的动力机制

3.2.1 内部动力:知识发展的客观结果

3.2.2 外部动力:政府干预与社会需求

3.2.3 中介组织:学科共同体交互影响

3.3 中南民族大学学科建设的主要矛盾

3.3.1 内部矛盾: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之间的矛盾

3.3.2 外部矛盾:市场机制与政治需要之间的矛盾

3.3.3 内外矛盾:学科学术性与实用性之间的矛盾

3.4 中南民族大学学科建设的相关启示

3.4.1 面向多元化需求

3.4.2 抓好阶段性规划

3.4.3 夯实特色化基础

3.4.4 坚持非均衡发展

3.4.5 加强学科群建设

4 结语

4.1 主要结论

4.2 创新之处

4.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刘小雪;

  •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 学科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余东升;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高等教育;
  • 关键词

    民族; 大学学科建设; 历史; 描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