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历史空间格局控制下的镇海老城保护研究
【6h】

历史空间格局控制下的镇海老城保护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缘起与研究背景

1.1.1 课题缘起

1.1.2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解析与研究对象界定

1.2.1 相关概念解析

1.2.2 研究对象界定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1.4.1 有关历史城区保护的研究

1.4.2 城市格局要素的理论研究

1.4.3 宁波镇海老城地方的相关研究

1.4.4 综合评述

1.5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基本框架

第2章 城市历史空间格局的构成及控制性

2.1 城市历史空间格局的构成及其要素分类

2.1.1 山水环境空间及其要素分类

2.1.2 制度型制空间及其要素分类

2.1.3 肌理感知空间及其要素分类

2.2 城市历史空间格局构成要素的控制性

2.2.1 山水要素的环境控制

2.2.2 结构要素的形态控制

2.2.3 肌理要素的风貌控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镇海老城历史空间格局的特征分析

3.1 镇海老城历史演化脉络

3.1.1 秦汉时期:置戍屯兵

3.1.2 唐至五代:设治筑城

3.1.3 宋元时期:通港兴市

3.1.4 明清时期:立卫拓城

3.2 镇海老城演化的内在机制

3.2.1 海洋贸易与发展动力

3.2.2 沿海防御与空间形态

3.3 镇海老城历史空间格局构成

3.3.1 江海环伺的自然基底

3.3.2 双城一体的空间结构

3.3.3 内外相别的肌理风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镇海老城历史空间格局构成要素识别与评估

4.1 镇海老城山水要素识别与评估

4.1.1 围涂建港与山水要素变迁

4.1.2 区域山水环境:剧烈变动,关系仍存

4.1.3 城区山水景观:山体不显,水系填埋

4.1.4 综合评估

4.2 镇海老城结构要素识别与评估

4.2.1 城区美化与结构要素演替

4.2.2 历史边界:“双重城廓”

4.2.3 历史轴线:“南大街”

4.2.4 历史中心:“两署一楼”

4.2.5 历史标志:“一庙一府一亭”

4.2.6 综合评估

4.3 镇海老城肌理要素识别与评估

4.3.1 住房改善与肌理要素异化

4.3.2 街巷肌理:尺度拓宽,格局延续

4.3.3 街区肌理:建筑替换,均质分布

4.3.4 综合评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镇海老城整体性保护对策

5.1 凸显山水格局

5.1.1 梳理古城的山水脉络

5.1.2 加强视线的控制引导

5.1.3 恢复城内的历史水系

5.2 强化古城结构

5.2.1 历史边界整合

5.2.2 历史轴线延续

5.2.3 历史中心强化

5.2.4 历史标志凸显

5.3 织补街区肌理

5.3.1 凸显古城街巷的控制性

5.3.2 重视街区肌理的延续性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1)理论认识层面的创新

(2)实践操作层面的创新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唐爽;

  •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 学科 城乡规划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何依;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建筑设计;
  • 关键词

    历史空间; 格局控制; 镇海; 老城;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