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人群健康素养概念模型及其测量研究
【6h】

中国人群健康素养概念模型及其测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而中国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尤为严重。为了解决慢性病带来的挑战,健康素养被认为是实现全民健康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直到目前为止,健康素养是什么,如何系统有效地测量健康素养等基础性问题仍然未得到解决,国际上没有广泛接受的健康素养的概念模型,而尝试将健康素养概念进行可操作化测量的研究因为方法、目标和质量的不同相差甚远。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构建中国人群健康素养概念模型并发展易于实践使用的健康素养评价工具。 方法: 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搜集并筛选健康素养概念内涵界定的相关文章,对纳入的文章根据文章基本信息、方法学信息和健康素养概念内涵界定进行信息提取,采用CASP(Qualitative Research Checklist of Critical Appraisal Skills Programme)文献质量评价表进行评价。采用主题分析法对不同文章的健康素养内涵界定进行质性研究综合得到健康素养的概念内涵。基于得到的健康素养内涵,参考Hinkin的问卷发展和验证步骤对以上健康素养包含的内容进行测量工具开发。采用认知访谈法对条目内容进行评价;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进行检验,最终得到健康素养综合测量工具。在此基础上,搜集并整理已有健康素养模型中概念内涵间的关系,归纳健康素养概念模型的构建原则,采用多轮递进式的构建策略,最终得到健康素养概念模型。参考综合评判法,综合健康素养测量工具的包含维度的评分,形成个体健康素养综合指数,并采用路径分析探索健康素养综合指数的个体应用。最后,为简化健康素养测量问卷,采用双变量项目反应模型评价条目和子维度,结合条目的难度和区分度,在每个子维度中筛选难度适中且区分度好的条目,组成简化版的综合健康素养评价工具。 结果: 中国人群健康素养概念内涵:基于系统综述和质性研究综合以及问卷调查结果验证显示,中国人群健康素养包括5个核心维度和22个子维度:1)信息相关能力问卷包含10个维度:基本技能、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表达能力、拒绝能力、信息决策能力、疾病信息应用能力、健康信息应用能力、生活信息应用能力和社会活动信息应用能力;2)健康维持能力问卷包含4个维度: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感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目标达成能力;3)知识问卷包括4个维度:疾病相关知识、健康相关知识、卫生系统相关知识和科学相关知识;4)个性特征问卷包括3个维度:自信、个人健康态度、个人健康意愿;5)个人资源问卷包括1个维度:卫生服务提供者。基于以上维度,开发了97个条目的健康素养评价工具。 "健康素养概念模型构建":健康素养概念模型中,健康素养信息相关能力模型包括10项信息相关能力,分为基本技能、信息处理、信息决策和信息应用4个方面。信息处理包括信息获取、评价和表达能力;信息决策包括拒绝和信息决策能力;信息应用包括疾病、健康、生活和社会活动信息应用能力。基于等级和时间原则构建的健康素养模型具有较好的整体模型拟合(RMSEA=0.044,CFI=0.969,TLI=966)。其他概念内涵维度(健康维持能力、知识、个性特征、个人资源)可以通过影响信息相关能力改变个体的信息处理、决策和使用的能力。 "个体健康素养综合评价指数":基于综合评判法构建的健康素养综合指数结果发现,调查对象健康素养综合指数的评分均值为65.17(标准差9.08)。路径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升高,个体的健康素养水平缓慢降低(β=-0.09,p=0.040);健康素养在具有医疗背景(β=4.63,p<0.001)、高教育水平(β=0.10,p=0.019)和购买商业医疗保险(β=2.004,p=0.017)的人群中更高。在调整了个人特征对于生命质量的影响后,健康素养对于所有维度的生命质量评价都有促进作用(β>0),但仅有情绪问题引起的角色限制(β=0.689,p<0.001),活力/疲劳(β=0.460,p<0.001),情感幸福(β=0.366,p<0.001)和整体健康(β=0.581,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简版健康素养问卷构建":基于项目反应理论条目难度和区分度,总计保留44个条目,每个子维度保留两个条目进行测量,44个条目的难度在-1.98-0.78之间,区分度在1.40-3.33之间。简化的健康素养评分与原评分相关性较高(>0.954,p<0.001)。此外,简化的健康素养综合指数的提高对于个体生命质量中的情绪问题引起的角色限制维度(RLEP,β=0.257,p=0.002),活力/疲劳维度(E/F,β=0.200,p<0.001),情感幸福维度(EW,β=0.171,p<0.001)和整体健康维度(GH,β=0.241,p<0.001)方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结论: 中国人群健康素养总计包括5个核心维度:信息相关能力、健康维持能力、知识、个性特征、个人资源维度。健康素养概念模型包括信息相关能力模型和其他维度影响信息相关能力路径模型两个部分,前者旨在界定个体在处理健康信息时需要的能力以及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后者旨在界定其他因素怎样通过影响个体信息相关能力进而影响健康素养。在健康素养的信息相关能力中,分为基本技能、信息处理、信息决策和信息应用4个阶段。其他核心维度(健康维持能力、知识、个性特征、个人资源)可以通过影响信息相关能力改变个体的信息处理、决策和使用的能力。 97条目和基于双变量项目反应理论构建的简化版的健康素养都可以有效地评价个体的健康素养水平,两份问卷稳定的显示:随着年龄的升高,个体的健康素养水平缓慢降低;健康素养在具有医疗背景、高教育水平和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人群中更高。在调整了个人特征对于生命质量的影响后,健康素养对于所有维度的生命质量评价都有促进作用,但仅在情绪问题引起的角色限制,活力/疲劳,情感幸福具有统计学意义。 创新与不足: 我国缺少指导健康素养实践的理论基础,而国际上虽然对健康素养的概念模型进行了探索但仍然存在局限性,本研究采用系统综述、质性研究综合的方法提出健康素养的核心维度,采用人群调查数据进行实证验证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健康素养概念模型,研究结果融合了临床和公共卫生视角健康素养模型,并加入了卫生服务提供者对于健康素养的促进作用,旨在填补健康素养实践中理论基础缺失的现象。 本研究采用心理测量学的框架,借鉴TOPSIS和项目反应理论构建健康素养综合指数以及简化版的健康素养综合指数,并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路径分析进行多方位检验,以期产出可信及可靠的健康素养评价指数。构建的健康素养综合指数和简化版健康素养测量工具不仅可以帮助筛选"低健康素养人群",评价人群健康素养状况,帮助卫生服务提供者进行更有效的临床和政策支持,促进中国公民有效的健康管理;而且可以作为指标衡量临床干预和卫生政策效果,为设计和改进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研究局限方面,考虑到健康素养已有研究的普遍低质量,质性研究结果未对健康素养研究进行筛选,迫切需要高质量的健康素养质性研究结果对健康素养的核心维度进行补。健康素养的核心维度验证中,部分维度由于属于客观测量范畴,不存在潜变量结构未按照预期被验证。后续的研究需要使用更为合适的方法探索并验证卫生服务体系对于个体健康素养的影响。健康素养的概念模型和综合指数构建在低学历人群中的效果及路径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进行验证。

著录项

  • 作者

    刘晨曦;

  •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 学科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张新平;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诊断学;
  • 关键词

    中国人群; 健康素养; 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