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技术时代的高等教育:反思、批判与建构
【6h】

新技术时代的高等教育:反思、批判与建构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方法

2 技术导向:新技术时代高等教育的现实特征

2.1 当代高等教育的历史渊源

2.2 当代高等教育的社会背景

2.3 新技术引导下的高等教育

2.4 技术向度:当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2.5 技术导向的高等教育何以成为现实

3 技术视角:新技术时代高等教育的解放旨趣

3.1 技术的本质

3.2 高等教育的内在张力

3.3 解放旨趣:新技术和高等教育的内在动力

4 技以开道:新技术时代高等教育的理论视野

4.1 新技术人文主义

4.2 “文化—技术—教育”三角协调模式

4.3 走向高等教育的新技术时代

5 研究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5.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人类已经生活在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和核心的新技术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已经全面渗入高等教育系统。人的解放仍然是包括新技术、高等教育在内的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现实问题是:新技术时代的高等教育能否促进人的解放?如何用新技术促进人的解放?本文试图先在理论上回答:如何运用哲学方法论、从教育哲学的高度认识和审视新技术时代的高等教育?由此,本研究定位于基础研究和规范研究,以反思、批判与建构为基本方法,致力于研究新技术时代高等教育的现实特征、解放旨趣和理论视野。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通过反思,概述新技术时代高等教育的现实特征:技术导向的高等教育。本文一方面从知识生产、人才培养、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教师职业发展、高等教育理念、高等教育治理、大学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对新技术引导下的高等教育进行阐述;另一方面从迎合技术、发展技术、膜拜技术等方面揭示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技术向度。然后通过批判,发掘新技术时代高等教育的解放旨趣。技术不仅具有工具性,也具有人文性;技术既是生活场景,也是一种文化。技术异化已成现实,但也具有向解放转化的可能性。同样,异化和解放构成了高等教育的内在张力。解放旨趣,是新技术和高等教育的共振频率,也是它们的内在动力。最后通过建构,开拓新技术时代高等教育的理论视野。本文在批判传统技术人文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技术人文主义思想,建构了“文化—技术—教育”三角协调模式,提出了“技以开道:走向高等教育的新技术时代”的主张。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从新技术时代视野来反思当代高等教育的现实特征,提出了“技术导向的高等教育”这一新表述;以技术哲学为立足点,对技术本身和高等教育的异化展开批判,并发掘其解放旨趣,认为新技术时代的高等教育能促进人的解放;提出了新技术人文主义的新认识以及“文化—技术—教育”三角协调模式,将“技以开道”作为新技术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思想指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