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听力障碍中学生残疾自我污名量表修订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6h】

听力障碍中学生残疾自我污名量表修订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研究内容

3.技术路线

4. 质量控制

第二部分 听力障碍中学生残疾自我污名量表的修订与评价

1.前 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听力障碍中学生自我污名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讨论

5. 小结

第四部分 基于内隐联想测验的听力障碍中学生内隐自我污名研究

1.前 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3.结 果

4.讨论

5. 小结

第五部分 论文总结

1.本研究创新之处

2.本研究的局限性

3.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1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附录2 残疾自我污名量表(初始版)

附录3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第一次)

附录4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第二次)

附录5 残疾自我污名量表(修订版)

附录6 一般情况调查表

附录7 Rosenberg自尊量表

附录8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

附录9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

附录10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附录11儿少生活质量量表

附录12 IAT测验指导语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1.修订听力障碍中学生残疾自我污名量表,为评估我国听力障碍患者自我污名现况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
  2.对湖北省听力障碍中学生自我污名现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听力障碍中学生自我污名的现况,揭示自我污名的影响因素;
  3.利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听力障碍中学生的内隐自我污名进行评估,揭示外显自我污名与内隐自我污名的关系。
  方法:1.参照Moses(2010)的做法,对Ritsher等人(2003)编制的精神疾病自我污名量表条目进行修改,形成英文版残疾自我污名源量表。按照量表翻译程序,通过翻译、回译、文化调试等步骤对英文版残疾自我污名源量表进行汉化,形成中文版残疾自我污名(初始版)。采用方便抽样,利用残疾自我污名量表(初始版)对武汉市第二聋哑学校182名中学生进行预调查。通过项目分析对条目进行筛选,形成残疾自我污名量表(修订版)。
  2.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残疾自我污名量表(修订版)、简易应对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以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湖北省武汉市、宜昌市、十堰市等8个地区的13所特殊学校503名听力障碍中学生进行调查。采用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以及分半信度对修订版残疾自我污名量表的信度进行检验,同时采用内容效度以及结构效度检验修订版残疾自我污名量表的效度。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揭示残疾自我污名的影响因素。
  3.通过方便抽样,利用内隐联想测验对武汉市第一、第二聋哑学校76名听力障碍中学生的内隐自我污名进行测量,探究外显自我污名与内隐自我污名的关系。
  结果:1.量表的修订和评价:残疾自我污名量表(修订版)包含23个条目,4个公因子(贬低-歧视、疏远、社交回避、污名抵制)。量表和各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50-0.88,重测信度为0.68-0.88,分半信度为0.8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量表总分与各因子得分相关系数为0.50-0.92,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23个条目因子负荷都大于或者接近0.4。2/df、RMR及GFI等模型拟合评价指标显示模型拟合良好,综合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2.流行病学调查研究:(1)纳入数据分析的477名被试中,有87名被试达到高自我污名水平,检出率为18.24%。(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我污名程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力(P<0.05),而学校所在地以及消极应对方式对自我污名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P<0.001);消极应对方式与学校所在地对疏远因子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P<0.001),心理弹性对疏远因子具有显著负向预测力(P<0.001);年龄与心理弹性对污名抵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力(P<0.001),而学校所在地对于污名抵制具有显著正向预测力(P=0.02);心理弹性和同伴关系对社交回避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力(P<0.01),而消极应对与学校所在地对社交回避具有显著正向预测力(P<0.01);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于贬低-歧视因子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力(P<0.01);消极应对方式和学校所在地差异对贬低-歧视因子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P<0.05)。
  3.内隐自我污名研究:内隐联想测验结果显示,听力障碍患者总体上对自我及听力障碍持有积极的内隐态度,D效应值均大于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内隐自我污名判定标准,50名被试检出率为0。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内隐自尊与内隐残疾态度与外显自我污名不具有统计学关联性(P>0.05)。
  结论:1.修订后的残疾自我污名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2.听力障碍中学生高自我污名水平检出率为18.24%。影响残疾患者自我污名程度的因素有年龄、学校所在地、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以及应对方式。
  3.听力障碍中学生对自我和听力障碍均表现出积极的内隐联结效应,内隐自我污名与外显自我污名是两个独立的结构。
  创新之处:本研究首次关注听力障碍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自我污名问题,并成功修订国内第一份听力障碍中学生残疾自我污名量表,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探索。尝试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听力障碍中学生的内隐自我污名进行研究,从内容上和测量工具上丰富了已有研究成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