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14年1月-2016年3月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分离鉴定
【6h】

2014年1月-2016年3月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分离鉴定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表

1文献综述

1.1伪狂犬病简史

1.2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

1.3猪伪狂犬病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4伪狂犬病病毒的研究概述

1.5猪伪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1.6猪伪狂犬病防控

2目的与意义

3材料与方法

3.1材料

3.2方法

4结果

4.1病毒分离

4.2病毒分离株PCR鉴定

4.3细胞病变及蚀斑形态观察

4.4病毒分离株gB、gC及gE基因的克隆

4.5病毒分离株gB、gC及gE基因的序列分析

4.6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

4.7病毒分离株血清交叉中和实验结果

5讨论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是一种能够引起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罹患伪狂犬病的病毒,可以通过接种疫苗对该病毒的感染进行积极的防御,但是2011年末新出现的PRV变异毒株使得伪狂犬病突然变为高度流行状态,为了解PRV变异毒株在我国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2014年1月-2016年3月来源于我国15个省份67家规模化猪场的201份临床样品进行了PRV的分离与鉴定,并对所分离的毒株进行了gB、gC和gE基因的序列分析、基因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及抗原差异性分析等研究,从而为掌握 PRV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奠定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PRV的分离与鉴定
  自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本研究从湖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西、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内蒙、广西、四川、甘肃、湖南、广东15个省份67家规模化猪场的201份临床样品中分离到了29株PRV,并对其进行了PCR鉴定、细胞病变观察、空斑纯化(3轮)及稳定传代。
  2.病毒分离株gB、gC及gE基因的测序与分析
  针对所分离PRV毒株的主要毒力基因gB、gC及gE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的29株PRV毒株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gB、gC及gE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最大差异分别为0.17%、0.19%和0.41%,氨基酸序列最大差异分别为0.77%、0.66%和0.99%。另外,这29株PRV与参考毒株之间gB、gC及gE基因核苷酸序列最大差异分别为1.82%、2.87%和2.85%,氨基酸序列最大差异分别为5.11%、7.48%和4.53%。
  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与Bartha-K61毒株等国外经典毒株和鄂A毒株(Ea毒株)等国内2010年之前流行的部分毒株相比这29株PRV分离株的gB、gC及gE基因氨基酸序列均存在特征性的插入、缺失及替换等特征性的变异。
  gB、gC及gE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病毒中有26株PRV在这三个基因上均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遗传进化分支,与已经报道的PRV-HeN1毒株等PRV变异毒株(An et al2013)属于同一亚群,与Ea毒株等国内2010年之前流行的毒株亲缘关系较远;有趣的是,另外3株PRV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中2株PRV的gC基因与PRV-HeN1变异毒株位于同一分支,gE基因位于其他遗传进化分支;另外1株PRV的gE基因与PRV-HeN1变异毒株位于同一分支,gC基因位于其他遗传进化分支,但是这3株PRV与Ea毒株等国内2010年之前流行的毒株亲缘关系也较远。这说明了本研究所分离毒株主要为 PRV变异毒株,并且与双城毒株(SC毒株)、Ea毒株等经典毒株有着共同的进化来源,均来自中国早期流行的毒株。
  3.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
  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 I对本研究所分离PRV、Ea毒株和Bartha-K61毒株进行RFLP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分离的PRV毒株与Ea毒株及Bartha-K61毒株均具有较大的差异,并且本研究所分离的PRV毒株间表现出4种不同的酶切形态。
  4.病毒分离株的抗原差异性分析
  用Ea毒株、Bartha-K61毒株及CH/SMX/2012毒株(本实验室2012年分离的PRV变异毒株)制备的高免血清分别对 Ea毒株、Bartha-K61毒株、CH/SMX/2012毒株及本研究所分离的部分PRV毒株进行病毒交叉中和实验,结果表明Bartha-K61毒株及Ea毒株高免血清对自身的中和效价均较高,分别达到217.40和624.34,对本研究所分离 PRV的中和效价均较低,分别为90.19±43.05和242.36±69.58;CH/SMX/2012毒株高免血清对自身、Ea毒株、Bartha-K61毒株及本研究所分离PRV的中和效价均较高,分别为547.64、603.72、654.52和577.59±54.72,表明本研究所分离的PRV毒株与Bartha-K61毒株、Ea毒株等经典毒株相比某些抗原发生了明显改变,但是与CH/SMX/2012毒株有较高的同源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