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生产经营的影响研究——基于湖北省种粮农户的调研数据
【6h】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生产经营的影响研究——基于湖北省种粮农户的调研数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关于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

2.2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

2.3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收入影响的研究

2.4 关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性别差异问题的研究

3 研究区域概况

3.1 湖北省农业生产及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概述

3.1.1 湖北省农业生产现状

3.1.2 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3.2 样本区域粮食生产及农村劳动力转移概况

3.2.1 样本区域的描述

3.2.2 样本区域粮食生产现状

3.2.3 样本区域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3.2.4 样本农户的特征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劳动力转移与农户家庭粮食生产经营特征分析

4.1 劳动力本地务工、外地务工与农户的种粮决策情况

4.1.1 样本村农户种粮面积的描述统计分析

4.1.2 样本村农户种粮要素投入的描述统计分析

4.1.3 样本村农户种粮意愿的描述统计分析

4.2 劳动力本地务工、外地务工与农户采用农业技术的情况

4.2.1 样本村农户采用农业技术的情况

4.2.2 样本村农户获取信息的渠道

4.2.3 样本村农户采用新技术的时序

4.3 劳动力本地务工、外地务工与农户家庭收入的描述统计分析

4.3.1 农户务工情况与收到的汇款数量

4.3.2 农户各种收入情况

4.4 本章小结

5 劳动力转移对种粮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分析——基于务工地差异视角

5.1 模型设定与计量问题

5.1.1 模型的设定

5.1.2 内生性的处理

5.2 变量选择与描述

5.3 模型运行结果

5.4 务工地差异视角下外出务工活动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净效应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劳动力转移对种粮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分析——基于性别差异视角

6.1 模型设定与计量问题

6.1.1 模型的设定

6.1.2 内生性的处理

6.2 变量选择与描述

6.3 模型运行结果

6.4 性别差异视角下外出务工活动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净效应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对策建议

7.2.1 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尤其是女性劳动力,增加农户家庭收入

7.2.2 针对农户的技术需求,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保障粮食生产

7.2.3 进一步拓宽农业技术信息的获取渠道

7.2.4 加大教育和培训投资,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7.3 研究创新

7.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政府十分关注农民收入问题,中央已经连续十一年下发“一号文件”关注三农。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正逐步向城市转移,其对农户的家庭生产经营产生了重要影响。
  湖北省作为我国的粮食主产省份之一,同时也是劳务输出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研究湖北省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粮食生产经营的影响具有典型意义。本文借鉴前人研究,确定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粮食种植农户为研究对象,对湖北省仙桃等4个县(市)的样本村进行实地调研。结合调研得到的微观数据和相关年鉴数据,对357户粮食种植户的家庭特征、劳动力转移情况、农业技术采用情况、家庭收入情况以及粮食生产情况等方面按务工地的不同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并运用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务工地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同时还探究了不同性别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最后得出了研究结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1)劳动力外出务工与农户的家庭经营性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外出务工人数与农业生产收入之间,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非农生产收入之间,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其对农户非农收入的增加效应明显大于对农业生产收入的减少效应。因此,劳动力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农户家庭总收入。
  (2)对于目前的农业生产来说,劳动力年龄已成为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劳动力老龄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户主的受教育程度与农业生产收入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但与非农生产收入、其他收入呈现显著的关系,方向为正。
  (3)劳动力本地务工与外地务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家庭总人口数、非劳动力人数和家庭农业资产存量3个变量对外地务工人数有显著影响,而对本地务工人数作用并不显著;户主受教育水平、所在村交通状况对本地务工和外地务工人数的作用方向不同:户主受教育水平越高,交通越便利,家庭成员越倾向于选择本地务工,而非外地务工;外地务工者给家庭的资金支持和对农业生产收入的负面影响明显小于本地务工者,而对非农生产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4)不仅男性、女性外出务工人数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不同性别的外出务工者对农户家庭生产收入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从绝对值上看,无论是家庭总人口对外出务工人数的积极影响,还是劳动力平均年龄、人均土地拥有量对外出务工人数的消极影响,均是男性大子女性。从影响程度的差距上看,男性和女性外出务工者对汇款数和农业生产收入的影响程度差距较大,而对非农生产收入的促进作用差距极小。这说明农村女性劳动力从事非农活动更具有比较优势。
  本研究发现,目前在湖北省仙桃市等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并没有对粮食生产造成损害,反而提高了农户的种粮意愿,促进了劳动力转移输出地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农户家庭的收入产生了正向效应。劳动力外出务工活动,在家庭留守成员的人均收入方面,起到了正面效果,改善了留守成员的福利状况,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有利于促进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农村劳动力本地务工和外地务工之间,不同性别间的劳动力外出务工都存在显著差异。在此次调查区域仍然存在着农村劳动力剩余,仍有转移的能力。鉴于此,应鼓励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