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导游的职业健康调查——情绪劳动对工作满意度及疲劳的影响:自我同情的调节作用
【6h】

导游的职业健康调查——情绪劳动对工作满意度及疲劳的影响:自我同情的调节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社会背景

1.2 理论背景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导游及工作状况

2.1.1 导游的概念

2.1.2 导游及旅行团的分类

2.1.3 导游主要压力来源的分析

2.2 情绪劳动

2.2.1 概念

2.2.2 情绪劳动定义整理及影响

2.2.3 情绪劳动与情绪调节

2.2.4 情绪劳动与疲劳

2.2.5 情绪劳动与工作满意度

2.2.6 导游的情绪劳动

2.3 自我同情

2.3.1 概念

2.3.2 影响因素与心理功能

2.3.3 自我同情与情绪劳动

3.研究思路和假设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假设

4.研究方法

4.3 统计方法

5.1 人口学统计

5.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分析

5.3 描述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5.4 调节效应检验

5.4.1 表层扮演调节效应检验

5.4.2 深层扮演调节效应检验

5.4.3 自然扮演调节效应检验

6.1 结果讨论

6.2 管理建议

6.3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社会学家霍克希尔德最早提出情绪劳动的概念,并将其分类为表层扮演、深层扮演和自然扮演。后期的相关研究证实,表层扮演产生心理资源的消耗,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疲劳呈正相关。深层扮演,是经过二次心理加工,能够缓解情绪劳动带来的消极感受。作为服务行业的一种,导游的情绪劳动与其他岗位的主要差别在于:工作期间需要及时转化情绪表达形式,以面对不同风格的游客,间接导致情绪劳动工作量的增加;导游没有固定组织,工作期间产生的情绪波动,缺乏及时的组织支持,因此,导游需要自己采取合适的策略,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
  自我同情是近年来新的研究领域,起源于佛教,强调个体客观面对自身所处环境,并进行合理的自我心理调适。众多研究结果表明,高自我同情个体能有更积极的调节情绪策略,具有更高的心理弹性,与消极情绪呈负相关,与积极心理状态呈正相关。因此,本研究尝试将自我同情与情绪劳动相结合,检测自我同情是否能够缓解情绪劳动带来的消极影响。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自我同情为调节变量,检验其对203名被试在情绪劳动与工作满意度和疲劳之间的调节关系。分析结果显示:(1)表层扮演,与工作疲劳呈正相关,与工作满意度和薪酬满意度呈负相关;(2)深层扮演和自然扮演,均与工作疲劳呈负向解释,与工作满意度和薪酬满意度呈正相关;(3)自我同情,在情绪劳动三个维度与工作疲劳的关系之间起调节作用;在表层扮演与薪酬满意度的关系之间,起调节作用。
  结论:自我同情作为一种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能缓解由情绪劳动产生的工作疲劳,调节表层扮演与薪酬满意度的关系。而相比表层扮演,由于深层扮演和自然扮演,是个体相对真实的情绪认知表达,更少或没有产生心理资源消耗,因此,自我同情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