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儿童视角的游戏观研究——以武汉市A园5-6岁大班幼儿为例
【6h】

基于儿童视角的游戏观研究——以武汉市A园5-6岁大班幼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个人旨趣

(二)游戏现中被忽视的童言

(三)社会对儿童参与权利的重视

(四)儿童是有能力表达的个体

二、研究意义

(一)从儿童视角丰富相关游戏理论

(二)为幼儿园游戏实践提供新视角

(三)引起对儿童视角游戏观的关注

三、文献综述

(一)多维视野的游戏研究综述

(二)游戏的定义与本质的文献综述

(三)儿童视角理解游戏的文献综述

(四)对已有文献的讨论

四、核心概念

(一)儿童

(二)儿童视角

(三)游戏观

五、理论基础

(一)新童年社会学理论提供新视角

(二)现象学理论贯穿研究过程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

一、研究参与者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的假设与内容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资料收集的方法

(二)资料分析的方法

五、研究步骤

(一)进入研究现场

(二)实施预测

(三)谈话与照片引谈

(四)整理与分析资料

(五)撰写成文

六、研究信效度

(一)研究信度

(二)研究效度

第三部分 儿童视角游戏观的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对游戏的基本认识

(一)大部分幼儿认为游戏即是玩

(二)小部分幼儿认为游戏异于玩

(三)幼儿认为游戏与上课特征不同

(四)幼儿喜欢某一活动的价值取向

二、幼儿对游戏结构要素的认识

(一)活动材料

(二)活动自由度

(三)活动地点

(四)假想与虚构

(五)动作和表情

(六)活动目的与价值

(七)教师活动角色

(八)活动体验

(九)活动经验

(十)幼儿人数

三、幼儿对游戏价值的认识

(一)幼儿认为游戏有助于认知水平的提高

(二)幼儿认为游戏可以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三)幼儿认为游戏有助于身体发展

(四)幼儿认为游戏有益于积极情感体验的获得

(五)幼儿认为游戏可以帮助掌握相关技能

四、幼儿的游戏偏好

(一)幼儿喜欢的游戏类型

(二)幼儿喜欢的游戏玩伴

(三)游戏喜欢的游戏场地

(四)幼儿喜欢的游戏体验

五、儿童视角游戏观的差异分析

(一)幼儿对游戏基本认识的差异分析

(二)幼儿对游戏结构要素认识的差异分析

(三)幼儿对游戏价值认识的差异分析

(四)幼儿游戏偏好的差异分析

第四部分 儿童视角游戏观的结论

一、幼儿认为游戏即是玩

二、幼儿认为游戏结构的要素内容丰富

(一)外部可观察因素是幼儿判断游戏的重要要素

(二)游戏外部条件是幼儿判断游戏的保证

(三)活动体验与经验是幼儿判断游戏的关键

三、幼儿认为游戏的价值主要是发展价值

四、幼儿有明显的游戏偏好

第五部分 儿童视角游戏观的启示

一、使活动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与社会互动

二、根据游戏结构要素为幼儿游戏提供条件

(一)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

(二)确保幼儿游戏中自由与规则的均衡

(三)灵活布置安全且吸引幼儿的游戏场地

(四)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假想与虚构

(五)教师根据幼儿需要“变色”参与游戏

(六)确保幼儿获得积极的游戏性体验与经验

三、肯定游戏的发展与学习价值

四、利用幼儿偏好优化幼儿园游戏

第六部分 儿童视角游戏观的研究反思

一、儿童视角游戏观研究的创新点

二、儿童视角游戏观研究的不足

三、儿童视角游戏观研究的自省

四、儿童视角游戏观的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重视儿童参与权利、尊重儿童发声、鼓励并采纳儿童的发言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基于儿童视角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关于儿童游戏已有很多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多采用成人视角的单一研究方法,如观察法或访谈法,忽视儿童视角与儿童能力。本研究中以武汉市A园5-6岁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参与者,为避免儿童因语言欠缺而无法发声的障碍,采用适宜他们的谈话法、照片引谈法、绘画作品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儿童视角获取儿童对游戏理解的相关资料。其中,主要通过谈话法获取幼儿对游戏及游戏价值的基本认识;通过照片引谈法获取幼儿对游戏结构要素的认识;通过绘画作品分析及追踪谈话获取幼儿的游戏偏好。在此基础上根据扎根理论运用Nvivo8和SPSS20.0软件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和数据分析,获得相关结果如下:
  幼儿对游戏的基本认识具有具体性。大部分幼儿认为游戏即是玩:游戏在概念上与玩相同;游戏是积极的情感体验;游戏是积极的社会互动;游戏是具体的游戏活动。小部分幼儿认为游戏异于玩,是教师开展的有规律和规则的游戏,而玩更多指向玩玩具、在户外开展的活动、玩活动区、自由活动。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游戏,其次是上课,最后是玩,且存在性别差异性,不存在班级差异性。
  儿童视角中游戏结构要素内容丰富。幼儿判断游戏的结构要素主要是活动材料、动作和表情、假想与虚构、游戏场地、教师角色、幼儿人数、活动的体验、活动经验、活动价值与活动自由度十个要素。其中不同性别幼儿在活动材料、活动自由度、活动地点、幼儿人数上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班级幼儿在活动自由度、假想与虚构、动作与表情、活动价值及活动体验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幼儿认为游戏的价值主要是发展价值。幼儿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有价值,大多数情况下游戏并不是学习,也不是所有游戏都具有发展价值。游戏的发展价值在于:游戏可以促进认知水平的提高;游戏可以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游戏有助于身体的发展;游戏可以获得积极情感体验;游戏可以掌握相关的技能;且游戏的价值存在性别差异,不存在班级差异,其发展价值的性别差异性主要在提高认知发展、为未来生活准备及帮助掌握技能这三方面。
  幼儿有明显的游戏偏好。幼儿偏好于规则类游戏活动;偏好于伴随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游戏活动;偏好于伴随积极社会互动的游戏活动以及在户外开展的游戏活动;幼儿喜欢的游戏不存在性别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