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组织的发展机制研究——以新制度主义组织理论为分析视角
【6h】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组织的发展机制研究——以新制度主义组织理论为分析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趋严峻

二、建立和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需求日渐迫切

三、我国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组织逐步兴起

第二节 问题提出

一、现实的关注

二、理论的反思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质量保障视角下高校内部评估组织研究

二、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高校组织研究

三、文献评价

第四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五节 研究创新

一、研究视角创新

二、研究内容创新

三、情景化创新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理论

一、组织研究的制度视角

二、新制度主义组织理论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组织的正式结构

二、制度与制度化

三、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

四、合法性

第三节 新制度主义组织理论与本研究的适切性分析

一、理论关注视角、分析层次与考察维度的适切

二、理论解释与问题研究的逻辑统一

三、能够提供系统化的研究假设

第三章 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假设与框架

一、研究假设的提出

二、研究框架的搭建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类型

二、资料搜集与统计的方法

三、研究的品质

第三节 研究案例选择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案例选择

二、研究的思路

第四章 组织的产生:制度理性的确立

第一节 正式组织产生的政策来源

一、教育部的正式评估方案

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神话

三、高等教育系统的“管办评”分离改革

第二节 技术活动场域的制度化

一、常态监测数据信息填报的制度化

二、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的制度化

第三节 社会网络间的制度化趋同与模仿

一、正式组织设置的同形

二、合法化危机的差异

三、学习与模仿机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组织的变迁:制度环境的塑造

第一节 组织结构的变化:与制度环境的同形

一、组织结构的变迁

二、组织成员构成的变化

第二节 组织工作的转变:对外部合法性的整合与遵守

一、评估中心阶段——跨越组织边界的技术与交换

二、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阶段——对制度环境的依赖

第三节 组织内外关系的稳定化:制度环境的逐步规范

一、组织支持与供给保障的稳定

二、组织评价的仪式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组织的行为:对制度环境的改造

第一节 通过技术对规则的影响

一、管理中数据信息的分析与反馈机制

二、科学化考核方案与规程的制定与实施

三、校内外专业评估方案与规程的设计

第二节 通过制度规则对组织关系网络的改造

一、“管办评”分离与对教学督导团的归属权争取

二、本科教学状态数据的采集与整合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正式组织的困境:两种环境的结构性矛盾

第一节 正式组织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

一、技术活动与制度仪式之间的矛盾

二、来自于不同制度神话之间的矛盾

第二节 组织对结构性矛盾的自我调试策略

一、脱耦

二、信心与忠诚逻辑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思考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制度环境对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机构的影响

二、技术环境对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机构的影响

第二节 思考与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与完善相关领域的制度体系建设

二、不断提高组织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充分利用高校所处的多样化制度环境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一、研究对象的局限

二、理论机制阐述的局限

三、材料的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2003年我国首轮大规模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实施以来,保障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成为了一项社会共识,建立和完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亦随之日益备受关注。在教育部“审核评估”导向及“管办评”分离改革驱动下,不少高等院校内部纷纷设置了独立的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组织或质量监测机构,如质量管理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或评估办公室等,成为了协调和管理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正常运转的新兴部门。它们的出现一方面对优化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结构、促进校内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局限于自身业务水平与校内认可度,该类组织在运行与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着重重困难。现有研究大多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出发,从应然层面对该类组织的理想模型进行了构建或完善;而本研究则以新制度主义组织理论为分析视角,着眼于实然层面对该类组织的发展机制进行探究,并以期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建议。
  本研究选取新制度主义组织理论为基本视角与分析框架,以H大学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机构为例,以该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受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的双重影响为关注重点,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情景观察、调查访谈、量化统计与分析等技术手段,对H大学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组织的产生、组织的变迁、组织的行为以及组织的困境等方面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制度规则中的合法性需求,而并非出于技术性目的。其发展更多的受限于制度环境的规范,而并非真正围绕着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技术性需求所展开。研究表明:⑴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组织的产生更多的是基于一种至上而下、由外而内的遵守仪式性规定与追求环境内部合法要素的制度性需求。而并非是出于期望以此来有效提升校内教学水平,切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技术性目的。⑵在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制度环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影响力在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当组织还未成为学校行政系统内部的正式机构前,制度环境主要通过影响资源分配的方式来对组织产生激励与导向;而当组织发展成为了正式机构之后,制度环境则直接通过规范与标准来对其进行约束与塑造。⑶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寻求对外界制度环境进行改造,以使其更加适合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这种改造主要通过两种渠道的努力来实现:一是通过自身专业领域内的技术特长对规则与程序施加影响。二是直接依据相关的政策与规定对制度环境内部与其相关的关系网络进行改造。⑷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组织遇到韵困境主要来自于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的结构性矛盾。其主要作用方式有两种:一是组织追求效率与遵守规则之间发生冲突而引发的结构性矛盾。二是制度环境内部不同规则与要求之间彼此的冲突所引发的问题。而为了尽可能的缓和这些由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冲突所引发的矛盾,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机构一般会采取将工作内容与组织结构进行脱耦,以及强调组织的信心与忠诚逻辑等办法来维持其顺利运行。⑸相较于制度环境在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组织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而言,技术环境对于组织的成立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力则相对处于次要位置。且其作用的有效发挥需基于相关前提的达成:如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机构的合法性危机与绩效挂钩时或机构寻求通过技术手段来强化其合法化存在时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