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教师专业化的初步尝试:民国后期小学“教师检定”的定制与实践
【6h】

教师专业化的初步尝试:民国后期小学“教师检定”的定制与实践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论

(一)研究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一、教师检定制度的历史渊源

(一)教师检定制度的倡行期

(二)小学教师检定制度的设计期

(三)小学教师检定制度的改制期

二、民国后期小学教师检定制度的完善

(一)完善小学教师检定制度的教育背景

(二)中央政府对小学教师检定制度的完善

(三)湖北省对小学教师检定制度的完善

三、民国后期小学教师检定制度的实施

(一)先进省区小学教师检定的试行

(二)湖北省抗战前及抗战后实施的小学教师检定

(三)湖北省抗战胜利后实施的小学教师检定

四、民国后期小学教师检定制度与实践的评价

(一)小学教师检定的理论意义剖析

(二)小学教师检定的实践效能评价

(三)小学教师检定的现代价值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教师专业化问题,是当今教师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国在清末创设新式学堂、颁行学制系统后,便仿照日本,致力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并且首先是小学师资的质量。为此,清廷学部设计了一套“教员检定”和“优待教员”的制度。这可视为中国教师专业化的初步设想。从1909年该制的出台,迄今正好100周年。因此,值此之际而探讨中国教师专业化制度和实践的历程,无疑具有特殊的价值。 在这一个世纪的历程中,清末和民国大体属于定制和改制阶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里,教师专业化又长期处于不受重视的停滞状态。所以说,真正对于教师专业化进行初步尝试者,实为民国后期。为了使本研究的重心更为突出,故聚焦于小学教师的检定问题。民国后期的小学教师检定,在抗战爆发之前,主要进行了制度完善工作;在战时和战后,在继续完善制度的同时,各地还进行了大范围的实施。客观说来,实施效绩虽十分有限;但其历史价值却也不宜低估。 中国当代的教师资格考试,是依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而建立的。它正式实行于2001年。它是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视为教师检定制度的继续与发展。经历了近10年的全面实施后,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果,然而也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回顾历史,总结相关历史所提供的经验或教训,或可为现今制度的完善和实践的深化有所助益。这也是本文相关评价的立意所在。 具体说来,本文除引论与结语外,共分为如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小学教师检定制度的历史渊源。具体分为1909年前的“倡行”、1909年后的“设计”和1916年后的“改制”三个阶段,来对作为民国后期小学教师检定制度的渊源进行追溯,从而回答“怎么来的”问题。 第二部分民国后期小学教师检定制度的完善。集中介绍相关制度建设的实况。分为制度建设的教育背景、中央政府对小学教师检定制度的完善和湖北省(地方)对小学教师检定制度的完善三个方面,主要回答“如何规定”的问题。 第三部分民国后期小学教师检定制度的实施。集中介绍相关制度付诸实践的问题。分为先进省区的试行、湖北省战前和战时的实施、湖北省战后的实施三个部分。通过这种选点介绍,试图回答“怎样推行”的问题。 第四部分民国后期小学教师检定制度与实践的评价。结合当今实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对民国后期相关制度的理论价值进行剖析,并客观评价具体实践中的经验或不足,再据此对教师资格认证的改进提出建议,以回答“怎样看”和“今后宜如何做”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