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流动的经典——对《创业史》“经典之路”的考察
【6h】

流动的经典——对《创业史》“经典之路”的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引言

1.《创业史》经典化过程

1.1出版的级别:《创业史》的出版情况

1.2经典的宣告:第三次文代会上

1.3评论的方式:批评家、座谈会与读者来信

1.4文学史的力量:载于史册的荣誉

1.5经典的权威性:关于梁生宝形象的争鸣

2.经典形成的原因

2.1《创业史》成为经典的外部原因

2.1.1对农村政策“合法性”的解释

2.1.2时代呼唤英雄人物

2.1.3“经典”文本的具体要求

2.1.4柳青的政治人格魅力

2.1.5作家对经典的追求

2.2《创业史》成为经典的内部原因

2.2.1深刻主题的反映

2.2.2人物典型的塑造

2.2.3“两结合”创作原则和史诗风格

2.2.4其他多样的艺术成就

3.经典的流动

3.1 80年代前期对柳青和《创业史》的研究

3.2 80年代后期“重写文学史”的争论

3.3 90年代以来的对《创业史》的研究

3.4“百年经典”的遗忘

3.5当下几种文学史和文选的编写

结语

参考文献

1、专著部分

2、论文部分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创业史》经典化过程中各个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来探索“十七年文学”经典化的运作流程;考察《创业史》经典化过程中出版社和杂志社的等级的变化、文代会上被充分的肯定、评论家的分析赞美、文学争论的激烈进行、文学史的权力等各个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来探索“十七年文学”经典化的运作流程。 分析《创业史》在1960年代成为经典的原因,反映了深刻主题、人物典型的成功塑造、“两结合”创作原则和史诗风格、其他的艺术成就等内部原因。 梳理《创业史》的研究情况——在80年代初期的研究和在“重写文学史”争论中的情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