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教师职称分类评审制度对教师的激励效应研究——以湖北为例
【6h】

高校教师职称分类评审制度对教师的激励效应研究——以湖北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研究概况

1.2.2 国外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研究概况

1.3 主要内容和章节结构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论文的创新之处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我国高校教师职称分类评审制度概述

2.1 相关概念与理论解析

2.1.1 相关概念的解析

2.1.2 相关理论的解析

2.2 实施高校教师职称分类评审制度的动因

2.2.1 实施高校教师职称分类评审制度的内因

2.2.2 实施高校教师职称分类评审制度的外因

2.3 高校教师职称分类评审制度的实施概况

2.3.1 高校教师职称分类评审制度的实施现状

2.3.2 高校教师职称分类评审制度的解读

第3章 湖北高校教师职称分类评审制度的激励效应分析

3.1 问卷调查的设计

3.1.1 问卷调查的目的

3.1.2 问卷调查的对象

3.1.3 问卷调查的方法

3.2 湖北高校教师职称分类评审制度的激励效果

3.2.1 教师的角色期待

3.2.2 教师的角色认知

3.2.3 教师的角色行为

3.2.4 小结

第4章 影响高校教师职称分类评审制度激励效应的因素

4.1 环境因素

4.1.1 高校学术文化的缺失

4.1.2 高校学术自由的限制

4.2 组织因素

4.2.1 政府行政权力主导评审管理

4.2.2 高校缺乏配套的分类评审制度

4.3 个体因素

4.3.1 高校教师存在认知上的误区

4.3.2 高校教师学术能力的不足

4.4 制度因素

4.4.1 评审标准设置不合理

4.4.2 晋升渠道缺乏弹性

4.4.3 晋升路径缺乏相应制度支撑

第5章 优化高校教师职称分类评审制度的对策

5.1 优化高校教师职称分类评审制度的基本原则

5.1.1 促进学术自由与进步原则

5.1.2 学术权力参与决策的原则

5.1.3 有效分选的原则

5.1.4 激励与保障的原则

5.2 优化高校教师职称分类评审制度的基本对策

5.2.1 提供配套项目支持,营造宽松的学术自由环境

5.2.2 评审管理去行政化,充分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

5.2.3 科学制定评定标准,激发教师学术生产的积极性

5.2.4 薪酬管理制度多元化,保障教师收入的公平化

第6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展开▼

摘要

国运兴衰于教育,教育兴衰于教师。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管理,有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作为一种激励教师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培养优秀教师队伍的制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湖北省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与教师分类管理相结合,推行教师职称分类评审,意在改变过去职称评审中的“一刀切”现象,实现教师职业多渠道发展,推进教师人才队伍结构的多元化建设,激励教师按照自身特色和职业目标实现职业追求,从而建设特色鲜明的优质教师人才队伍。而现行的职称分类评审制度未能达到激励高校教师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优化。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如果设计合理,可以激发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反之,不合理的职称分类评审制度,不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甚至还有可能遏制教师的学术生产积极性。基于此,笔者以武汉某高校教师作为调研对象,运用激励理论和角色理论,分析了教师对职称分类评审制度的角色认知以及制度对其角色行为的影响,检验职称分类评审制度是否有助于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并找出影响教师角色行为的激励和约束因素,为职称分类评审制度的完善优化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王茜;

  • 作者单位

    武汉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武汉科技大学;
  • 学科 公共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贺尊;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45.5;
  •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称分类; 评审制度; 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