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受教育者“被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6h】

受教育者“被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1.2.2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第2章 需要与被需要的相关理论阐释

2.1相关概念和内涵的界定

2.1.1需要

2.1.2被需要

2.1.3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

2.2受教育者“被需要”的理论借鉴

2.2.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需要理论

2.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2.3科温顿的自我价值理论

第3章 受教育者“被需要”满足的现状分析

3.1关于受教育者“被需要”满足现状的调查设计与实施

3.1.1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3.1.2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2受教育者“被需要”满足现状存在的问题

3.2.1受教育者对其是否“被需要”的认知模糊不清

3.2.2受教育者表达“被需要”的情感遭遇忽视

3.2.3受教育者表现“被需要”的行为存在偏差

3.3受教育者“被需要”满足现状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环境因素:应试教育环境削弱受教育者“被需要”的关注度

3.3.2文化因素:师道尊严压抑受教育者“被需要”的个性表达

第4章 受教育者“被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体现

4.1受教育者追寻“被需要”的表现形式

4.1.1刷“存在感”:人的精神困境促使个体迫切展现自我存在

4.1.2刷“主体感”:人之主体性决定个体不断印证主体地位

4.1.3刷“价值感”:个体作为价值存在物本身需要确认自我价值

4.2受教育者“被需要”满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4.2.1有助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存在状态

4.2.2有助于激发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内在潜能

4.2.3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自我认同感

4.2.4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责任感

第5章 发挥受教育者“被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

5.1遵循受教育者获得“被需要”的基本原则

5.1.1以人为本原则

5.1.2主体间性原则

5.1.3尊重差异原则

5.2主体地位平等化

5.2.1教育双方双向互动

5.2.2教育双方回报平衡

5.2.3教育双方互利共赢

5.3教育方式更优化

5.3.1立足民主式教育

5.3.2注重赏识教育

5.3.3进行恰当反馈

5.4教育环境人性化

5.4.1社会环境的人性化

5.4.2家庭环境的人性化

5.4.3学校环境的人性化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研课题

附录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高琳;

  •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邵献平;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受教育者; 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