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无取向硅钢绝缘涂层用丙烯酸树脂制备及性能研究
【6h】

无取向硅钢绝缘涂层用丙烯酸树脂制备及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硅钢涂层的发展现状

1.2 丙烯酸酯涂料的应用

1.3 丙烯酸酯乳液

1.4 丙烯酸酯乳液改性方法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丙烯酸酯乳液合成工艺过程及条件研究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2 乳液聚合工艺过程的研究

2.3 乳液聚合工艺条件的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无取向硅钢涂层用丙烯酸酯乳液协同改性研究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

3.2 丙烯酸酯乳液协同改性的制备

3.3性能测试

3.4 丙烯酸酯乳液协同改性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改性丙烯酸树酯作用于半无机硅钢涂层性能研究

4.1 实验仪器

4.2 半无机复合涂层的制备

4.3 性能测试

4.4 半无机复合涂层的性能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无取向硅钢片的C、N、S、O含量极低。近年来,其在制备电机铁芯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实际使用前,需要在其上附加一层较薄的耐高温、绝缘涂层,使其经消除应力退火后性能不受影响,同时层间电阻得到提高。该防护层分为三种。把无机材料作主成分的无机涂层不易附着。把有机树脂类材料作主成分的有机涂层不耐高温。把两者易附着、耐高温融合的半无机涂层性能较好。但目前大多半无机涂层中含量超标的Cr6+可严重致癌。同时,可危害公共环境和身体健康。半无机涂层的树脂部分主要是通过丙烯酸酯聚合而成。增强其合成物的耐热和绝缘性可以减少Cr6+的使用。乳液聚合的工艺过程、工艺条件及改性方法对其性能的影响有较大意义。 本研究有四个方面。具体如下: (1)乳液聚合最佳工艺过程的研究。根据乳液聚合过程中重要的工艺参数:温度、加料方式和引发体系;选用五种最常用的丙烯酸酯乳液合成工艺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引发过程热力学、聚合体系动力学曲线、乳胶粒粒径动态变化、聚合物膜的强度及耐热性知,引发体系采用氧化还原、温度设65℃、聚合和保温设80℃的工艺A,在引发阶段热量释放较少;单体逐渐参与反应;反应率及粒径大小平稳变化;同时其制得聚合物膜的力学强度、耐热性都较好。从理论研究上为工艺过程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持; (2)乳液聚合最佳工艺条件的研究。在选定的最佳工艺过程A下,改变OP-10与SDS含量、配比及实验转速。探讨合成物的蓝相、四大稳定性、黏度、乳胶粒大小及电位。从作用机理研究知,当乳化剂OP-10与SDS的含量是5%,二者的质量比是5:4,机械强度150rpm时,OP-10的水合作用适中;SDS形成的双电层较稳定;合成时可稳定传质传热,得到较好的树脂; (3)单独改性及协同改性研究。在最佳工艺过程A和工艺条件下,进行N-MAM单独改性、N-MAM和AA协同改性及N-MAM和WD-21协同改性研究。然后观察所得物的蓝相、四大稳定性、黏度、粒径大小及电位。从改性机理研究知,当用5%N-MAM单独改性、4%N-MAM和0.5%AA协同改性、4%N-MAM和2%WD-21协同改性时,聚合物分子链上N-羟甲基与-COOH的交联效果较好;分子链段的位阻效应减弱;使协同改性后乳液各项性能较好; (4)所得树脂作用在半无机硅钢保护层时性能研究。通过分析未改性、5%N-MAM改性、4%N-MAM与0.5%AA协同改性及4%N-MAM与2%WD-21协同改性所得丙烯酸酯乳液成膜后的硬度、附着及耐热性知,4%N-MAM与2%WD-21协同改性的丙烯酸酯乳液薄膜的硬度、附着性及耐热性最佳;其制备的半无机涂层经消除应力退火后,SEM研究表明其表面没有缝隙和裂痕;其层间电阻升至200Ω·mm2,绝缘性较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