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企业领导者——以武汉钢铁集团为个案研究
【6h】

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企业领导者——以武汉钢铁集团为个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英文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框架、意义;

1.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4 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第2章 工业立国:60年工业企业发展的历史演绎

2.1 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从奠基到崛起的时代转换

2.1.1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工业初步奠基

2.1.2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工业曲折前进

2.1.3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工业腾飞崛起

2.2 企业的现代化进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制度变革

2.2.1 高度的计划经济下企业的行政化

2.2.2 放权让利与承包制的推行

2.2.3 股份制改革的试点

第三章 钢铁工业的发展与企业家群体生长:武钢的样本

3.1 中国钢铁企业的发展历程

3.1.1 中国钢铁业的历史起源

3.1.2 近现代以来钢铁工业的衍生

3.1.3 钢铁工业经济体制的变革

3.2 武钢的历史沿革

3.3 武钢领导人代际转换

3.3.1 建厂时期(1953年2月-1959年5月)

3.3.2 生产建设时期(1959年5月-1966年5月)

3.3.3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3.3.4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76年10月至今)

3.4 新中国国有企业领导者:工业化60年的角色更迭

3.4.1 “革命后”的“军事人”

3.4.2 “全能主义”的“事业人”

3.4.3 “继续革命”的“政治人”

3.4.4 企业“市场化”的“引路人’’

3.5.工业化进程中对武钢的生活记忆

3.5.1 对武钢烧结厂的回忆

3.5.2 见证武钢成长的科长

3.5.2 半路出家的(武钢)基层领导

第四章 高度工业化诉求下中国企业家的使命重塑

4.1 国有创业型“企业家”生成机制

4.1.1 国有国营企业的企业家时代

4.1.2 过渡时期的国营企业的企业家时代

4.1.3 市场经济意义上的企业家时代

4.2 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缺位现象

4.2.1 国有企业家缺位现象产生的原因

4.2.2 企业家缺位现象可能引起的危害

4.3 国有企业家的转型与退出问题

4.3.1 国有创业型企业家退出的原因

4.3.2 国有创业型企业家退出的障碍

4.3.3 国有创业型企业家成功退出的对策建议

4.4 30年来民营企业家的质、数扩展

4.5 高度工业化对职业化企业家的诉求

4.5.1 职业化的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4.5.2 培养和造就宏大的职业化企业家队伍

4.5.3 塑造职业化企业家群体良好形象

4.6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家的使命重塑

4.6.1 社会的变迁企业家迎来新的挑战

4.6.2 企业家的使命重塑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以新中国“工业立国”60年历史为出发点,通过梳理国家工业化从奠基到崛起的两个30年进程,阐述企业现代化进程中从计划到市场的制度变革,研究站立时代潮头的企业家在60年中的身份转换和使命更迭。在此基础上,以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及“武钢系”为样本,重点研究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钢铁工业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的从“筹建处”到国际化企业的涅槃传奇,描画“武钢系”企业家群像;并通过分析双代理形态下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缺位现象和国有创业型企业家转型与退出问题,直面30年来民营企业家的质数扩张,进而探讨全球化背景和高度工业化诉求下中国企业家的职业化取向和使命重塑。创造时代伟业的功勋企业家开始相继淡出经济与社会的潮头,但其附着于身的精神财产却弥足珍贵。基于历史之眼界,本文还拟结合上述研究,重点对“武钢系”典型企业家时期的职工代表进行访谈,以记录在60年时代风云下民族的工业史与企业家的企业史。总结企业及企业家从艰苦创业到辉煌发展的历史,明晰企业作为领军者的业界形象,凝练概括企业长期沉淀形成的深层理念、价值观,用来自历史的企业文化内核锻造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以此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长远、持续的发展。企业在单纯的技术研发之外资助人文历史类课题研究,以宏大眼界关注全行业的整体进步,体现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之一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美誉度和影响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