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华网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研究
【6h】

新华网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2文献综述

1.3研究方法

第2章 新华网世界气候大会的议题呈现

2.1研究方案设计

2.2研究结果呈现

第3章 新华网世界气候大会议题的内容及变化

3.1报道内容:贴近政治 偏离环保

3.2 报道态度:报道强调中国环保贡献

3.3 报道视角:多元丰富的主流视角

第4章 新华网世界气候大会议题的形式及变化

4.1语言风格从通俗变严肃

4.2新闻体裁由消息向深度报道变化

4.3多媒体手段由单一密集向多元混合变化

第5章 新华网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的传播方式及变化

5.1报道从分散向集中转变

5.2报道从网站向客户端转移

第6章 新华网世界气候大会报道引发的思考

6.1 新华网世界气候大会报道存在的问题

6.2新华网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的优化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词汇权重表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新闻作品目录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新闻实践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全球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气候变化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为应对气候变化,从1995年起,世界气候大会每年举办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作为当前最受媒体瞩目的国际环境保护会议,大会对环境保护中气候议题的关注,已经推动了各国的政治、外交、经济和环境保护领域发生巨大的变化。新华网作为新华社应对网络门户冲击的方式应运而生,依托新华社遍布全球的采编网络和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者,对世界气候大会的报道具备天然的优势。研究新华网世界气候大会的报道,能够反映出中国主流媒体在气候传播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媒体进行气候报道提供借鉴。
  选取新华网(2003年至2016年)世界气候大会报道文本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建构新华网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的报道数量、消息来源、新闻来源、新闻主题、新闻体裁、多媒体形式呈现的特征,以指标分析气候大会报道的总体情况及变动。研究发现,新华网世界气候大会报道呈现一套相对独立的表达体系,具有自己的文本特征、话语风格和意义模式,且气候大会报道在历时性进程中呈现流变态势。报道内容贴近政治、偏离环保,报道强调中国环保贡献,多元丰富的主流视角,语言风格由通俗向严肃转变,新闻体裁从消息向深度报道转变,多媒体手段从单一密集向多元混合变化,报道从分散向集中转变,报道分发平台从网站向客户端转移的趋势。世界气候大会的议题报道是政府、媒介自身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回归气候议题的本质、利用新媒体拓展传播渠道、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策略,贴近受众,坚守媒介的新闻专业主义理想。新华网作为网络媒体的样本,以此研究世界气候大会报道,呈现中国主流媒体在气候传播领域的国际传播策略,有利于更好地传播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环境保护行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