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球生产网络下国际生产分割新测度及地域特征研究
【6h】

全球生产网络下国际生产分割新测度及地域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全球生产网络下国际生产分割测度理论分析框架

2.1 国际生产分割测度的传统方法

2.2 全球价值链研究的新趋势

2.3 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的国际生产分割测度分析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际生产分割测度、演变特征及变化机制

3.1 国际生产分割测度主要数据来源

3.2 不同方法的比较

3.3 国际生产分割表现特征和变化趋势

3.4 中国国际生产分割的几个典型事实

3.5 中国国际生产分割的变化机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际生产分割地域特征

4.1 地域特征分析理论构建

4.2 地域特征分析概念界定

4.3 国际生产分割地域特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邻近与国际生产分割

5.1 研究框架

5.2 描述性分析及数据

5.3 实证结果及分析

5.4 有关中国的进一步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和启示

6.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以及参会情况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与人之间受“自利心”鼓励而产生的交换倾向导致劳动分工。劳动的分工将改进生产效率,并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很多人乃至国家整体会受到激励在一个更大的市场范围内根据自身比较优势逐渐专业化于某一产业生产,甚至单个产品或者单个产品的某一生产环节。当市场扩大到全球范围时,庞大的国际贸易流量提供了全球范围内交易的路径,尤其是以中间品和零部件为主的垂直专业化贸易的快速扩张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工序的细化,形成了众多国家参与、生产任务分割、全球范围生产的新型国际生产体系。这种生产体系主要根据要素禀赋和价格差异对GVCs各个环节进行全球地理配置,形成生产环节的国际分割。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这会造成一国出口产品中国内增加值率越来越低,增值能力的降低可能降低贸易带来的福利以及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事实上,过去的十年里,受创新、贸易自由化和区域一体化等因素驱动,国际生产分割在技术上和地域上都在不断的深化和扩张,带来了“体积因子”效应和实际工资的增长。这些新的特征和趋势都亟需新的理论和解释。
  国际生产分割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生产和贸易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加入 WTO之后,中国参与到全球生产体系的中下游生产环节中,促进了成熟制成品和零部件的迅速出口,带来了每年近20%的出口贸易增长,也使中国在国际生产分割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后危机时代以来,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发达经济体的制造业开始回流,WTO/GATT等大区域贸易协定的作用被逐渐削弱,以美国为主导的TPP最高标准的建立,中国被排除在外。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逐渐回归“新常态”,贸易增长趋缓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国参与国际生产分割的特征和表现,从政策层面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产品国际化生产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显得愈加重要。
  现有研究对国际生产分割的产生、相关概念、测度的数据和方法以及特征等方面在宏观、微观以及案例层面都做了非常详尽的研究和分析。但不同研究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了不同统计方法和工具进行测度,存在概念上的混乱和误估的问题,同时也缺乏国际生产分割不同层面的刻画。但新的全球价值链分解的思路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为准确测度国际生产分割,刻画其地域异质性特征提供了新的灵感。
  通过借鉴全球价值链分解方法构建了一个国际生产分割测度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表明基于后向联系的国内增加值出口率(DVA_B ratio)指标是测度国际生产分割较为科学合理的指标。传统的测度国际生产分割的指标如外包、垂直专业化等相关指数都主要关注国外增加值含量,但存在误估问题。本文借鉴新的全球价值链分解方法通过对增加值贸易的完全分解,提出了一个国际生产分割测度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这一综合理论分析框架囊括了现有的三种主要测度指标及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基于后向联系的国内增加值出口率(DVA_B ratio)指标更为科学合理。并给出了其在多国多部门情形下的计算公式。
  利用 WIOTs数据通过世界主要国家以及中国整体和部门层面的国际生产分割水平测度和分析发现:全球国际生产分割水平逐步提高,但在部门和跨国层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且中国国际生产分割具有一定的典型特征,一方面中国国际生产分割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中国国际生产分割的提升主要是由于产业国际生产分割的提升,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不论是世界范围还是中国的国际生产分割都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征,且在全球范围内呈现逐步加深的趋势。这一结论也验证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的事实。通过构建国际生产分割地域特征分析框架及经验分析表明,世界主要的三大贸易区域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洲工厂”区域内国际生产分割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征,区域内水平要远远大于区域外;中国制造业整体和绝大多数制造业行业也呈现同样的趋势,在“亚洲工厂”区域内国际生产分割水平更高,且区域内提升的速度远高于区域外。导致中国制造业区域内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出口中间品国际生产分割水平高于区域外,同时出口产品效应和直接诱发部分的变化是中国制造业区域内和区域外国际生产分割水平提升的主要动力。
  邻近可以解释国际生产分割的区域性差异。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利用跨国数据分别基于截面和面板回归模型,通过估计距离对国际生产分割的影响发现, DVA_B ratio指标对地理距离的弹性显著为正,表明国际生产分割在不同地理距离表现上的差异较为显著,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但对其变化的弹性估计结果却表明距离变量无法解释考察期内国际生产分割的变化。根据对中国的情况也进行了相应分析,发现国际生产分割对地理距离的弹性估计结果与跨国数据的估计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距离也可以解释中国国际生产分割的区域性特征;同时,距离也可以解释中国国际生产分割这一时间考察期内的变化。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对于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出口产品的国际生产分割水平,提升外贸竞争力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启示。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和强化亚洲“工厂”区域及周边国家区域贸易协定;扩大开放,放宽外资准入和降低中间品关税;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调整出口产业结构;提升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推动服务贸易便利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