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学生遭受重大挫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6h】

高校学生遭受重大挫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主要方法

1.3.1 研究的基本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2章 高校学生遭受重大挫折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挫折与重大挫折的一般涵义

2.1.2 重大挫折的概念

2.1.3 高校学生遭受重大挫折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涵义

2.2 高校学生遭受重大挫折的类型与特征

2.2.1 高校学生遭受重大挫折的类型

2.2.2 高校学生遭受重大挫折的特征

2.3 高校学生遭受重大挫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支撑

2.3.1 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关理论

2.3.2 心理学有关理论

2.3.3 大学生素质教育理论

2.3.4 生理卫生有关理论

第3章 高校学生遭受重大挫折主要原因及反应分析

3.1 高校学生遭受重大挫折的主要原因

3.1.1 高校学生遭受重大挫折的客观原因

3.1.2 高校学生遭受重大挫折的主观原因

3.2 高校学生遭受重大挫折的反应分析

3.2.1 高校学生遭受重大挫折产生的消极反应

3.2.2 高校学生遭受重大挫折产生的积极反应

第4章 高校学生遭受重大挫折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

4.1 当前高校学生遭受重大挫折教育状况分析

4.1.1 以经济帮扶为主

4.1.2 以在校资助为主

4.1.3 以后期帮扶为主

4.2 建立对高校学生抗重大挫折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4.2.1 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重要途径

4.2.2 是高校服务经济社会的有效途径

4.2.3 是教师增强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

4.2.4 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

4.3 高校学生遭受重大挫折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

4.3.1 建立全方位关爱教育的工作机制

4.3.2 建立终身关怀的工作机制

4.3.3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的工作机制

第5章 对遭受重大挫折学生进行教育的具体对策

5.1 对遭受重大挫折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5.1.1 渗透性教育与集中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1.2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1.3 家庭、社会和学校三结合的原则

5.1.4 提高思想认识和具体实际磨练相结合的原则

5.1.5 重大挫折教育与一般挫折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2 对遭受重大挫折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5.2.1 通过课堂教学端正认知

5.2.2 通过社会实践增强抗挫能力

5.2.3 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滋润心灵

5.2.4 通过心理咨询辅导舒缓压力

5.2.5 通过网络新媒体打造新平台

5.3 对遭受重大挫折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5.3.1 通过说理疏通形成正确认知

5.3.2 通过榜样感召坚定抗挫信念

5.3.3 通过关心支持助其走出阴霾

5.3.4 通过心理疏导化解负面情绪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指出,要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可见,开展大学生挫折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如何对遭受重大挫折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
  然而当今高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进入大学前都备受父母呵护,缺乏挫折、重大挫折的磨练,进入大学后,高校学生开始了独立自主的学习与生活,在校园中要独自承受来自学习、恋爱、人际沟通、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各种各样的挫折接踵而来,如果没有建立正确的挫折观,就无法适应接二连三的挫折,更难以承受重大挫折的挑战,会严重影响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大学生产生退缩、逃避、自伤、攻击等行为,造成严重后果。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在遭受重大挫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该文通过剖析其主要原因及其主要反应,分析当前高校学生遭受重大挫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形成了全方位,深层次的认识。提出了渗透性教育与集中性教育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家庭、社会和学校三结合,提高认识与实际磨练相结合、重大挫折教育与一般挫折教育相结合的五项原则。构建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环境、心理咨询辅导、网络新媒体五种途径,以及说理疏通、榜样感召、关心支持、心理疏导四种方法,以此来强化高校学生在遭受到重大挫折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