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校内培养途径研究
【6h】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校内培养途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人文素质内涵的研究

1.2.2 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

1.2.3 国外大学人文素质培养研究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二章 研究理论

2.1 五种校内培养途径提出的理论基础

2.1.1 人文素质概念界定

2.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校内培养途径的必要性

2.2.1 知识观是人文素质校内培养途径的前提

2.2.2 学习观是人文素质校内培养途径的检验手段

2.2.3 教学观是人文素质校内培养途径的考察标准

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炼出的五种校内培养途径

2.3.1 图书馆培养途径

2.3.2 校园文化培养途径

2.3.3 专业课堂教学培养途径

2.3.4 教职员工行为培养途径

2.3.5 人文课程设置和设计培养途径

第三章 问卷设计与实施

3.1 调查目的、设计思路及框架

3.1.1 调查目的

3.1.2 设计思路及框架

3.2 样本的基本情况及问卷有效性

3.2.1 样本的基本情况

3.2.2 信度效度分析

第四章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校内培养途径分析

4.1 人文素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卡方检验

4.2 人文素质校内培养途径的比较分析

4.2.1 五种校内培养途径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2.2 五种校内培养途径的均值排序

4.2.3 五种校内培养途径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方差分析

4.3 研究结果的问题剖析

4.3.1 校内培养途径的效果不理想

4.3.2 各途径的实然情况与重要性程度形成鲜明反差

4.3.3 校内培养途径无法调动教育主体的能动性

4.3.4 人文素质的校内培养途径存在缺陷

第五章 校内培养途径的启示及对策建议

5.1 研究启示

5.1.1 校内培养途径的充分利用亟待教育观念转变

5.1.2 用开放性的眼光和思维对待专业课程教学

5.1.3 要以理工科人文素质的提高为出发点来设置人文课程

5.2 对策建议

5.2.1 专业课堂教学的培养途径需突出入文味

5.2.2 突出入文课程设置和设计中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5.2.3 完善校园中隐性课堂对建构人文素质的功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校内培养途径的现状调查研究

展开▼

摘要

我国各高校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开始,但从各专家、学者的实践调查中证实,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并没有获得很大的提升,相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针对此现状,很多理论措施如雨后春笋般蜂拥而出,各大高校也因此采取各种措施来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但是结果仍然不理想,是理论方法有问题还是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为本研究着重考察的内容。
  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以往研究成果总结出了五种理论上的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途径,为别为“图书馆”、“校园文化”、“专业课堂教学”、“学校教职员工行为”、“人文课程设置和设计”。通过对湖南省四所高校的理工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旨在了解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五种理论培养途径的实际效果,并对回收的344份有效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首先,现有大学中普遍存在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问题。不但所调查的各大高校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不佳而且无论学校好坏、学生年级高低在人文素质的考核中都显示不出差别。其次,在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五种理论培养途径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均有显著影响,这说明五种培养途径均能够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并且“专业课堂教学”和“人文课程的设置和设计”这两个途径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最大。再次,深入挖掘这五种培养途径的实际运行状况发现,相比较而言这五种培养途径中的“图书馆”、“校园文化”、“专业课堂教学”、“人文课程设置和设计”这四种理论培养途径在现实的应用中还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与不足。面对调查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各高校在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应注重打造人文味的专业课堂,在人文课程设置和设计中要着重突出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同时,加大对“图书馆”、“校园文化”等隐性课堂的充分利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时刻谨记将本专业与人文知识、人文课程进行系统、科学的融合,以时代的发展为特点适时更新授课内容,完善考核评价方式,培养理工科大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