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潘光旦通才教育思想研究
【6h】

潘光旦通才教育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现状

1.2.1 潘光旦著作

1.2.2 潘光旦传记及纪念文集

1.2.3 潘光旦研究

1.2.4 通才教育研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潘光旦通才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及时代背景

2.1 受教育经历

2.1.1 家庭教育

2.1.2 新式学堂教育

2.1.3 清华学校教育

2.1.4 留美教育

2.2 从教经历

2.3 时代背景

第3章 潘光旦通才教育思想的内涵及其独特性

3.1 潘光旦通才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3.1.1 相较于专业化教育,中国大学的通才教育普遍不足

3.1.2 大学教育应重在通而不在专,通识为本,专识为末

3.1.3 实施通才教育应充实人文学程,并使学生力求自教

3.2 通才教育思想在潘光旦教育思想中的地位

3.3 潘光旦与同时代教育家们的通才教育思想比较

3.3.1 大学校长们对通才教育的主张

3.3.2 学者们对通才教育的见解

3.4 潘光旦通才教育思想的独特性

3.4.1 位育思想是潘光旦通才教育思想独特的理论渊源

3.4.2 潘光旦通才教育思想带有浓厚的自由教育论色彩

3.4.3 潘光旦认为民主政治是通才教育实施的充分必要条件

第4章 潘光旦通才教育思想对当今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启示

4.1 从专业教育向通识教育理念的转变并不容易

4.2 思政类课程不宜列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4.3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人文为重

4.4 现代大学制度是通识教育实施的制度基础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潘光旦(1899-1967)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家。他毕生从事大学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并长期担任校系的领导职务,留下了丰富的教育论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文教育思想体系,因此他不仅是教育家,也是教育思想家。其中,通才教育思想是其人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文主要阐述了潘光旦通才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及时代背景、内涵及其独特性、对当今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启示。潘光旦的受教育经历和从教经历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影响潘光旦通才教育思想形成的三大因素。潘光旦认为,相较于专业化教育,中国大学对通才教育重视不足,指出大学教育应重在通而不在专,通识为本,专识为末。他主张实施通才教育应充实人文学科学程,并使学生力求自教。
   潘光旦通才教育思想的独特性在于,他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在做人,在教人求安所遂生的“位育”之道,成就完整人格,他独创的“位育”思想是其通才教育思想独特的理论渊源;他一生推崇自由思想,其通才教育思想带有浓厚的自由教育论色彩;他对通才教育实施的条件有着清醒的认识,提出了自由、民主、教育三角理论,认为民主政治是通才教育实施的充分必要条件。
   潘光旦通才教育思想对今日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启示价值在于:他让我们认识到从专业教育到通识教育理念的转变并不容易;思政类课程属于宣传性质,不宜列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中应坚持人文为重的原则;自由教育理念下的现代大学制度是通识教育有效实施的制度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