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GIS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以昭山示范区为例
【6h】

基于GIS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以昭山示范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选题依据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1.4、研究设计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理论体系实证研究

2.1、昭山示范区概况

2.2、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概述

2.3、GIS的相关理论

2.4、基于 GIS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理论

2.5、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态敏感性分析

3.1、因子的确定

3.2、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

3.3、生态敏感性研究结果分析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4.1、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

4.2、评价因子的选取

4.3、单因子分级评分及权重确定

4.4、综合适宜度评价值

4.5、绘制生态适宜性分析图

4.6、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

4.7、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态功能区划

5.1、生态功能区划原则和区划方法

5.2、昭山示范区生态功能区划结果

5.3、昭山示范区生态功能区划建设规划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需要得到人们很好的保护和建设,方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从始至终都执行的一项基本方针。如何改善生态环境,如何合理的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被运用到更多的行业领域当中,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中,运用 GIS技术,可以使其更加科学性,更加准确性和更加可操作性,同时也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适宜性评价。
  制定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是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适宜性评价。本文运用 GIS技术,对湘潭市昭山示范区进行了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适宜性评价,选择有区域代表性的生态因子,即水域、植被、海拔与堤防、建筑物和耕地地力五个生态因子,每个生态因子中又都各自包含一些生态影响子因子,然后采用因子叠加法,按生态敏感度的高低将研究区划分为五个等级,即极高、高、中、低和非敏感区,根据生态敏感性总分析结果提出了在不同敏感区的保护与建设意见,有效的帮助了昭山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经济布局。在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和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基础上,结合生态规划理论确定昭山示范区生态功能区划,即水域生态涵养功能区、丘陵生态涵养功能区、生态控制区、生态农村休闲旅游区,然后结合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环境规划等理论对昭山示范区进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促进昭山示范区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