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少年独处能力在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中的作用:与社会支持的比较
【6h】

青少年独处能力在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中的作用:与社会支持的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独处能力的研究综述

1.1.1 独处的概念

1.1.2 独处的功能

1.1.3 独处能力的相关理论

1.1.4 独处能力的测量方式与工具

1.1.5 独处能力的相关研究‘

1.2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1.2.1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1.2.2 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1.2.3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1.3 社会支持的影响综述

1.3.1 社会支持的概念

1.3.2 社会支持的分类

1.3.3 社会支持的作用

1.4 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

1.4.1 心理健康的定义及标准

1.5 独处能力、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1.5.1 独处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1.5.2 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1.5.3 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2 问题的提出

2.1 研究现状与不足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3.1 研究目的

2.3.2 研究意义

2.4 研究假设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方法

4 结果

4.1 青少年独处能力在性别、年级分类、生源地上的差异分析

4.1.1 青少年独处能力性别差异分析

4.1.2 青少年独处能力城乡差异分析

4.1.3 青少年独处能力年级分类差异分析

4.2 青少年社会支持在性别、年级分类、生源地上的差异分析

4.2.1 青少年社会支持性别差异分析

4.2.2 青少年社会支持城乡差异分析

4.2.3 青少年社会支持年级分类方差分析

4.3 青少年独处能力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4.3.1 青少年独处能力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4.3.2 青少年独处能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4.4 青少年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4.4.1 青少年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4.4.2 青少年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4.5 青少年独处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4.6 青少年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4.7 青少年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4.8 青少年独处能力,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多元叵1 1)3分析

5 讨论

5.1 青少年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果分析

5.2 青少年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结果分析

5.3 青少年独处能力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结果分析

5.4 反思与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了解独处能力、社会支持、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的特点;检测青少年独处能力、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检测青少年独处能力、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按性别、年级和生源地相匹配的比例抽取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共300名中学生进行施测,得到其中233有效问卷,之后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线性回归分析的处理。
  研究得出以下结果:
  (1)青少年独处能力在性别、年级分类、生源地这3个变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2)青少年社会支持在性别、年级分类、生源地这3个变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3)青少年独处能力与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相关性,与心理健康有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177。
  (4)青少年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有显著相关性。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系数为0.470,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系数-0.172。
  (5)青少年独处能力对心理健康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解释力为6.7%。
  (6)青少年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解释力为38.4%,对心理健康负向预测作用显著,解释力为5%。
  结论:
  (1)青少年独处能力发展差异不明显。
  (2)青少年社会支持发展差异不明显。
  (3)青少年独处能力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4)青少年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