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追求那平凡而美好的生活——论当前中小学理想教育的转向
【6h】

追求那平凡而美好的生活——论当前中小学理想教育的转向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言

第一章希望——探询理想与理想教育的意义

1.1理想与希望

1.1.1什么是理想

1.1.2什么是希望

1.1.3理想——一种希望着的生活方式

1.2理想教育与希望

1.2.1什么是理想教育

1.2.2引导个体打开心灵希望之窗的理想教育

第二章失落——传统理想与理想教育中希望的缺失

2.1传统理想教育中问题的浮现

2.1.1解析具有代表性的某小学生作文《我的理想》

2.1.2解读《中学德育大纲》的理想教育部分

2.2传统理想教育中希望的泯灭

2.2.1社会期待湮没个体希望

2.2.2远大目标脱离平凡生活

2.2.3物质欲求代替心灵享受

2.2.4现实目标遮蔽生活意义

第三章追寻——理想教育对个体生活的希望引导

3.1回到个体——个体是希望发生的起点

3.2立足平凡——平凡是酝酿希望的土壤

3.3关注心灵——心灵是寄托希望的家园

3.4超越生活——超越是希望的不断敞亮

结语:追求那平凡而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理想教育问题是一个一直倍受重视却收效甚微的问题。我国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一直都非常重视理想教育的问题。在中小学教育的任何一个阶段中都会有理想教育,一篇以《我的理想》为题的作文学生要从小学写到中学甚至大学。尽管如此,理想教育的结果却始终不如人意。传统理想教育的内容难以成为学生生活的依据,在学生的心中已经失去了内在的感召力。我们不得不思考:理想教育到底怎么了? 本论文从具有典型代表的中小学作文《我的理想》的文本分析开始,同时对《中学生德育大纲》进行解读,力求揭示隐藏的文本背后的中小学理想教育的问题。本文认为,传统理想教育中社会期待湮没个体希望、远大目标脱离平凡生活、物质欲求代替心灵享受、现实目标遮蔽生活意义,这些总括起来就是一种希望的缺失。 本文区别于以往的从政治的宏观的角度来论述,在理论上改变传统理想教育中过高、过大、过远的理想教育目标,为理想教育乃至与整个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论文把理想教育的立足点转向平凡与美好的生活,把个体从过高理想教育目标压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个体在面对现实世界的同时能打开心灵的希望之窗,而不是在现实物质欲望的过度张扬中迷失自我,使个体首先学会做一个平凡的人,过平凡的生活,体验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与幸福。从关注个体自身的生存状态开始,树立一种个体认同、与每人息息相关、有真实生命内涵的理想教育理念。让理想教育回到个体、立足平凡、关注心灵、超越生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