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雷雨》文本到《雷雨》舞台——论《雷雨》主题在不同话剧版本下的发展体现
【6h】

从《雷雨》文本到《雷雨》舞台——论《雷雨》主题在不同话剧版本下的发展体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纵观《雷雨》的历史演出版本

第三章从《雷雨》文本到《雷雨》舞台的主题体现

第四章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后记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雷雨》从1934年在日本东京第一次公演到2004年,人艺庆祝《雷雨》演出50周年排演的第三版演出版本历时70年。这七十多年来它无数次的被搬上舞台。孤松剧团、北京人艺,在《雷雨》的舞台上闪耀过无数的明星。 随着对于《雷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雷雨的理解从解放前的从阶级斗争论到社会问题剧,到最终对于宇宙间残忍的拷问,每一个时代都赋予了这出话剧最激昂的时代命题。 本文纵观了《雷雨》的各个时期不同的演出版本。从建国前,和建国后两个大的时间段作为分割线,既肯定了孤松剧团对于《雷雨》的职业话剧表演的推动,也肯定了建国后北京人艺对于《雷雨》的舞台权威地位。并且以清晰的脉络梳理出以夏淳为代表的新旧几代人艺导演所排演《雷雨》的时代脉络。本文还综合了天津人艺的几位导演,包括丁小平和王晓鹰所作出的将《雷雨》的序幕和尾声搬上舜台的先锋派戏剧的努力,试图给与《雷雨》的舞台表演以立体的形象和评价。 本文认为,舞台上的人物形象是作者、导演、以及演员三方面的艺术理想的结合。一代代话剧艺术家们在舞台上从对繁漪的肯定到后来的对周朴园的同情,他们不断转换着视角,充分显示了对于《雷雨》审美价值的创新评判能力。 而最终,是由于一代代导演和演员们的努力,随着意识形态的不断转变和对于文本的理解加深,舞台的主角从周朴园演变成繁漪,被辱没的女性最终以期雷雨般的性格得到了观众的同情和理解。《雷雨》这出经典话剧在其培养了无数舞台明星的同时,也终于一步步走向了主题回归之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