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郴州地区三级医院2011年和2016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治疗的变迁
【6h】

郴州地区三级医院2011年和2016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治疗的变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写索引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研究设计

2.2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2.3资料收集

2.4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 果

3.1 基本资料

3.2 CHA2DS2-VASc系统评分

3.3 治疗的策略

3.3.1 复律和维持窦律

3.3.2 卒中的预防

3.3.3 心率的控制治疗

3.4 心室率的控制情况

3.5其他药物治疗

3.6 患者预后

第四章 讨 论

4.1 CHA2DS2-VASC评分系统的危险因素

4.2 治疗策略的选择

4.3 相关药物治疗

4.4 患者预后

第五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心房颤动口服药物治疗的相关进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了解郴州地区三级医院2011年和2016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患者临床特征、治疗的真实情况。分析影响规范化治疗的因素,进一步改善治疗质量。 方法:郴州市共2家三级医院,采用统一调查表,对2011年和2016年两家医院所有NVAF患者进行记录,采集基本资料、治疗措施及心室率控制情况等信息,并随访出院后1年预后情况。 结果:共获得482例NVAF病例,其中2011年118例,2016年364例,与2011年相比,2016年NVAF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构成比例均无显著差异;农村来源的患者显著增加,比例分别为43.2%、61.0%(P=0.001)。2011年和2016年NVAF患者合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心衰、卒中、血管疾病、吸烟、饮酒及COPD的比例无显著差异。2011年和2016年NVAF患者相比接受CHA2DS2-VASc系统评分的人数占年度入选总人数比例分别为29.7%、50.6%。(P<0.001)。对NVAF入选病例进行CHA2DS2-VASc系统评分中各项危险因素的统计,高血压、糖尿病、年龄、卒中史、充血性心衰、血管疾病、性别的比例无显著差异。与2011年相比,2016年NVAF患者复律和维持窦律治疗中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比例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行(胺碘酮、普罗帕酮)药物复律治疗比例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1年和2016年共入选进行药物抗凝治疗患者172例,抗凝治疗的比例增加,分别为29人、143人,分别占当年度入选总人数的24.6%、39.3%(P=0.004)。与2011年相比,2016年NVAF患者使用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人数比例分别占当年度抗凝治疗总人数的比例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1年和2016年使用抗凝药物PT/INR监测率分别为65.5%、68.5%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2011年相比,2016年出院带药单独使用β受体拮抗剂、地尔硫卓、地高辛药物及联合用药地高辛+β受体拮抗剂、地尔硫卓+地高辛控制心室率的患者占当年度总人数的比例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1年和2016年NVAF患者出院时及出院1年内静息心室率<110次/分、心室率>110次/分占当年度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83.2%、86.4%;16.8%、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1年和2016年NVAF患者预后不良包括出院后1年内全因死亡率+心室率≥110次/分+脑卒中+1年内再入院,2011年有随访信息的患者共107人,其中死亡3人(占比2.8%),1年内再入院人数19人(占比17.8%)脑卒中6人(占比5.6%)2016年有随访信息的患者共339人,其中死亡7人(占比2.1%)1年内再入院人数124人(占比36.6%),因脑卒中15人(占比4.4%)。相比2011年,2016年NVAF患者1年内再入院比例明显增加(P<0.001)。脑卒中及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与2011年相比,2016年郴州地区三级医院NVAF患者对其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率显著增加,抗凝治疗率显著增加; 2、与2011年相比,2016年郴州地区三级医院NVAF患者使用控制心室率药物对1年内静息心率达标率无明显变化; 3、与2011年相比,2016年郴州地区三级医院NVAF患者房颤脑卒中率及全因死亡率无明显差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