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三届世界中医药心血管病学术研讨会
第三届世界中医药心血管病学术研讨会

第三届世界中医药心血管病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8-10-18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学会;中国医师协会

会议文集:第三届世界中医药心血管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综述了近十余年发表的通心络防治血管病变的基础研究文章,显示了通心络不仅对血液具有治疗作用,而且时血管病变共性病理环节均具有显著干预作用,同时也可作用于血管病变基础上继发的心脑肾等脏腑组织病理变化,通心络的作用特点显示了复方中药及络病理论在防治血管病变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 摘要: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普及,对冠心病的认识有很大变化;由于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导致的心绞痛病例屡见不鲜。冠状动脉瘤样扩张(Coronaryectasia CE)是指冠脉局限或弥漫扩张,其管径超过相邻正常冠脉管径的1.5~2.0倍称之。本文观察了应用黄芪注射液结合西药治疗CE的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评价邓铁涛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浴足经验方微粉之极的降压疗效、证候疗效与安全性,并与普通饮片相对照,进行非劣性研究。rn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研究对象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较治疗组(邓氏降压微粉组)与对照组(普通饮片组)证候疗效、血压疗效,疗程10d,并进行依从性分析与安全性评价。rn 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有效率90.14%、血压疗效有效率91.55%,对照组证候疗效有效率92.75%、血压疗效有效率94.20%,对肝阳亢盛、阴虚阳亢证高血压病人进行分层分析,治疗组证候疗效有效率92.98%、血压疗效有效率91.23%,对照组证候疗效有效率94.64%、血压疗效有效率92.76%。采用单侧u检验进行非劣性检验,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劣性。研究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少,依从性好。rn 结论:邓氏浴足降压微粉具有良好的降压、改善患者症状作用,未发现不良反应,同普通饮片进行比较,疗效具有非劣性。分层分析表明,对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的高血压患者,具有显著降低患者血压、改善其头晕、头痛等症状的良好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调补宗气、祛瘀泄浊法治疗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自拟升宗降逆化瘀汤为主方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均以1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心功能及心脏指数有显著改善,左室舒张末压明显降低;结论:调补宗气,祛瘀泄浊法治疗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的关系。rn 方法:分别检测59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组和72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的肾功能[含尿素(UREA),肌酐(CRE),尿酸(UA)],血脂[含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poA1,ApoB)]及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DBIL)等几项生化指标。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用钒酸盐法检测,胆固醇(TC)、TG用酶法检测,HDL-C、LDL-C用化学修饰法检测,载脂蛋白用免疫比浊法测定,UREA、CRE、UA用酶法检测。rn 结果:冠心病组TBIL(9.26±3.52),DBIL(3.4±0.62),TC(5.966±1.23),TG(1.89±1.65),HDL-C(1.071.12±0.45),LDL-C(4.65±1.35),ApoA1(0.73±0.19):ApoB(0.90±0.18),UREA(5.01±0.98),CRE(99.96±18.92),UA(374.32 ±63.64);正常组TBIL(13.62±4.2),DBIL(4.86±0.9),TC(4.86±1.1),TG(0.96 ±0.3),HDL-C(1.241.31±0.26),LDL-C(2.65±0.65),ApoA1(1.03±0.20),ApoB(0.58±0.19);UREA(4.92±1.01),CRE(83.24±10.35),UA(304.46±76.24).两组间TBIL、DBIL,TC,TG,HDL-C,LDL-C,UA,CRE,ApoA1,ApoB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血清尿酸与血清肌酐呈正相关,TILB与LDL-C呈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的发病与TG,TC,HDL,LDL,ApoA1,ApoB,TBIL有关。rn 结论:血清TG,TC,HDL,LDL,TBIL的含量与冠心病的发病相关,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而UA不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 摘要: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促进心肌细胞和血管再生是治疗心肌缺血损伤、心力衰竭的重要思路,而干细胞移植成为了新的策略。骨髓来源的干细胞作为心脏修复的理想靶点尤其引人关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并且体内移植可以修复损伤的心肌组织,改善心功能,这就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MSCs的表型特征、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可塑性及在心血管领域的临床研究进展。
  • 摘要:心脏疾病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最近的研究显示ESC来源的心肌细胞可以在大、小动物模型中修复陈旧心肌梗死。这些研究为治疗心脏疾病提供了新颖的组织工程模式。本文主要对近期在心肌损伤动物中进行胚胎干细胞移植的实验结果进行综述。
  •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非常常见、多发且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心血管病,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我国高血压表现为“三高三低”的特点,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因此,如何有效治疗高血压,提高高血压控制率,降低高血压相关靶器官损伤和致残致死率(脑中风、偏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n 正如内科医生所熟知的“胃溃疡”的“三联”治疗(抗酸、保护胃粘膜、杀灭幽门螺杆菌),本文介绍了高血压的“三联”治疗,即降压,调脂和或降糖、防栓治疗,以期成为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常规治疗,从而大幅度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 摘要:目的:探讨新的高血压治疗方案。方法:复习来自PubMed关于高血压治疗文献,总结以人类疾病防治的RT-ABCDE策略和七大原则(SeCP)基础的新的高血压治疗方案。结果:我们总结的RT-ABCDE策略和SeCP基础的高血压治疗综合方案由新的、程序性、标准化步骤1至步骤5方案组成。该方案具有“全原则(full-princi ples,FP)”,治疗策略的优点。结论:我们总结的RT-ABCDE策略和SeCP基础的高血压治疗综合方案,应作为常规(routine,RT)而正确的疗法(right therapy,RT)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和丹参饮治疗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用附子理中汤和丹参饮加减方,对照组34例用复方丹参滴丸,30d后评价疗效。结果:中药汤剂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总有效率88.2%,两组比较,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和丹参饮加减方治疗心肾阳虚型胸痹心痛具有较好疗效.
  • 摘要:目的:探求不同中医证候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何种心理问题,以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应用中西医心理护理知识给予干预。rn 方法:应用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218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以问卷方式进行心理调查,同时,在中医心血管病专家的指导下对心衰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诊断,并进行相关性分析。rn 结果:①心力衰竭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②不同中医证候心力衰竭患者心理问题表现不同;③以“实证”为主要证候与以“虚证”为主要证候的心力衰竭患者在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偏执心理问题上表现有差异。rn 结论:临床护理人员重视对心力衰竭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并根据患者不同中医证候诊断,应用中西医心理护理知识给予相应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尽快恢复并保持良好心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摘要:痰浊既是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又可以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引起多种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即所谓的痰浊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痰浊证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变的愈加突出。本文从痰浊证与冠心病关系密切的现代医学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加以论述,试为冠心病痰浊证客观化指标提出更多的理论依据,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
  • 摘要:根据传统中医对“瘀”、“毒”的认识,结合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理念更新和临床实践体会,提出“瘀毒致变”引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假说,探讨了其病因病机、演变规律、发病特点、临床表征、治法方药及配伍特点、干预时机,对于进一步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血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对中医学脉络与西医学血管系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通过分析“脉”之概念迁移,深入探讨脉作为独立实体脏器有其结构、功能及自身代谢特点,指出古代中医对脉络在解剖结构的认识与现代医学血管系统基本吻合,但气血相关的中医理论特色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由此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概念,依据3469例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特征的缺血性血管病变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深入探讨其共性病理环节:运用络病理论探讨心脑血管病病机,提出“络以通为用”治疗原则,开展通络治疗心脑血管代表方药——通心络治疗心脑血管病研究进展,有助于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治疗研究,提高此类重大疾病的防治水平。
  • 摘要:近十余年来,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缺血性心血管疾病血管再生效果的研究逐渐增多,作为借鉴再生医学研究原理、技术和方法而开拓出的新的中医药研究领域,显示出对促进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发展的积极意义。本文根据对近50篇中医药血管再生相关文献的复习,结合现代医学血管再生研究现状,试就“中医药血管再生疗法”研究提出看法。
  • 摘要:通过对患者报告结局指标(PRO)研究内容的回顾和对冠心病的中医理论认识的探讨,认为冠心病中医PRO疗效评价量表,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包括“以心为主,五脏相关、内伤七情、神形合一、天人相应”等学说,结合现代PRO量表理论框架具体认为生理、心理、独立、社会领域,作为冠心病中医疗效评价的专用PRO量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PRO疗效评价量表在生理领域,以“心为主,五脏相关”理论为主线,分设各个项目(方面),体现引起患者自我不适感觉的各个环节,最终形成了胸痛、胸闷、心悸、胁痛、少寐、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纳差、倦怠乏力、自汗、气短、个人能力、日常生活、积极感受、消极感受、个人关系、所需社会支持的程度、社会服务、社交与经济、卫生医疗保健等19个方面,构成了量表的理论结构模型,为量表的进一步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 摘要:目的:观察赤芍801(Propyl Gallate,PrG)对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与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PMN)黏附的影响及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adhesion molecule-1,ICAM-1)、E选择素(E-selectin)表达的影响。rn 方法:以TNF-α为刺激物,造成人内皮细胞炎症模型。孟加拉玫瑰红活细胞染色法测定PMN与VEC黏附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表面E-selectin、ICAM-1表达。rn 结果:HUVEC与10ng/mL TNF-α共同孵育6h可使HUVEC与PMN粘附率增加,内皮表面ICAM-1、E-selectin分子表达阳性率及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增加。PrG(0.001~rn 5mmol/L)可不同程度抑制内皮细胞与PMN的黏附,PrG在Immol/L-5mmol/L浓度下可不同程度地抑制HUVEC表面ICAM-1、E-selectin表达,呈剂量依赖性。较低浓度PrG(0.1-0.001mmol/L)对HUVEC表面ICAM-1表达则无明显影响,对HUVEC表面E-selectin表达略有增加的趋势。10mmol/L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ASA)对HUVEC表面ICAM-1、E-selectin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影响(P<0.05)。rn 结论:高浓度PrG(0.1~1mmol/L)是有效的人PMN与HUVEC黏附的抑制剂,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HUVEC表面ICAM-1、E-selectin表达有关,其有效作用浓度低于ASA。
  •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方中三种有效成分丹参酮Ⅱ A、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不同剂量组合对平滑肌细胞(SMC)增殖、迁移的作用。rn 方法: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0-7M/L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损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n 结果:两味药配伍组中Rg1 10μM/L+Rb1 7μM/L、三味药配伍组中ⅡA4μM/L+Rg11μM/L+Rb1 7μM/L对SMC增殖作用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且可以抑制细胞迁移、使细胞阻滞在G1期(P<0.01)。rn 结论:上述两种配伍可以明显抑制SMC的增殖、迁移。
  • 摘要:目的: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血瘀证程度变化前后血浆进行双向电泳图谱检测,寻找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相关蛋白,探索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的蛋白质组学特点。rn 方法:采用DIGE差异凝胶电泳和串联质谱对8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血瘀证程度变化前后及健康人的血浆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寻找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相关蛋白。rn 结果:初步发现Clusterin、ApoA-I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血浆中,表达低于健康人,血瘀证程度变轻后表达增加。而Fibrinogenβchain、Vitamin D-Binding Protein、Haptoglobinβchain、Haptoglobinα2 chain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血浆中,表达高于健康人,血瘀证程度变轻后表达降低。rn 结论:Clusterin、ApoA-I、Fibrinogenβchain、Vitamin D-BindingProtein、Haptoglobinβchain、Haptoglobinα2 chain可能与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相关。
  • 摘要:目的:基于冠心病个体化诊疗信息平台,调查京津地区冠心病住院患者的诊治状况及预后相关因素。rn 方法:采用纵向研究设计,采集北京天津9家三级甲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院冠心病住院患者临床信息及1年的终点指标和事件发生情况,以相关指南为评价依据,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诊疗状况,对影响终点指标和事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rn 结果:5284例患者中,男2717例,女2567例,年龄26-98岁,平均(67.89±10.97)岁,主要合并病是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高脂血症;常见证型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阳虚.气滞、痰热、血虚。入院时合并高脂血症惠者血脂水平达标率分别为总胆固醇(TC)85.6%,甘油三酯(TG)31.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1.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2.5%;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达标率61.9%,舒张压达标率80.9%。住院期间药物使用率:硝酸酯类药为93.7%、抗血小板类药84.7%、β受体阻滞剂占65.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62.1%、抗凝类药52.8%、他汀类调脂药51.9%、钙拮抗剂46.3%、利尿剂40.9%、洋地黄类药20.1%、血运重建术(含PCI和CABG)14.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14.2%。常用中成药主要是丹参针,三七总皂甙针、生脉针(含参麦针)、葛根素针,常用方剂是血府逐瘀汤,生脉散、瓜蒌薤白半夏汤。总计322例发生终点事件,发生率为6.1%(322/5284),其中住院期间死亡90例(1.7%)。年龄≥60岁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的患者(9.3%vs. 3.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可导致终点事件发生的因素有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年龄≥60岁、使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可防止终点事件发生的因素有他汀类调脂药,中西医结合治疗。rn 结论:北京天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院冠心病患者在血脂(TG、LDL-C)达标方面不足,血运重建有待加强,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调脂药与相关指南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应强化冠心病二级预防,规范地遵循指南从事医疗实践,多种危险因素共同控制、综合干预是预防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主要策略。
  • 摘要:目的:评价调脾护心法治疗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rn 方法:电话随访自2004-2008年在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行CABG患者43例。剔除脑卒中死亡3例,其余惠者按照是否接受调脾护心法治疗分为两个队列,队列1共23例,接受调脾护心法中医药治疗+常规西医治疗,其中男17例、女6例。队列2共17例,只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或(且)非调脾护心法中医药治疗,其中男13例、女4例。rn 结果:队列1再发胸痛的比率较队列2降低(P<0.05);队列1与队列2再次入院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队列1出现胃部不适的比率低于队列2(P<0.05)。rn 结论:调脾护心中医药疗法能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预后,特别是减少术后再发胸痛,减少胃脘部不适的并发症状。
  • 摘要: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不同正交组方对肝阳上亢证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清NO,NOS的影响。rn 方法:将90只清洁级SD健康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卡多普利组(C组)、天麻钩藤饮组(D组).正交1方(E组)、正交2方(F组),每组15只。后五组采用钳夹左肾动脉加灌附子汤法制备肝阳上亢证高血压大鼠模型,造模后C、D、E、F组灌胃给药2周,然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压及血清NO、NOS水平。rn 结果:各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压(P<0.05),以C、E组尤为明显(P<0.01);各给药组均能升高血清NO和NOs水平(P<0.05),以D、E组为优(均P<0.01)。rn 结论:天麻钩藤饮及正交1方均能降低模型大鼠血压,以正交1方作用较好,其作用机制与增强NOS活性。升高血清NO水平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Fas(sFas)含量的影响,探讨参附注射液在心力衰竭治疗中抗凋亡作用机制。rn 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端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至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外,余同手术组)14只、心衰组13只和参附治疗组11只。参附组腹腔注射参附注射液6.2mL/(kg·d),心衰组和假手术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腹腔注射,连续四周。给药4周后颈动咏取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中TNF-α、IL-6及sFas含量。rn 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大鼠血浆TNF-α、IL-6及sFas浓度明显增高(P<0.01),参附注射液能降低CHF大鼠血浆TNF-α、IL-6及sFas的水平(P<0.05)。rn 结论:参附注射液改善梗死后心衰大鼠的心功能,可能与抑制凋亡相关因子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发挥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有关。
  • 摘要:临床指南对于规范临床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循证临床指南强调证据的分级与评价,尤其重视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证据的级别和强度提出推荐意见。中医药诊治疾病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中西医结合更是以复杂干预为特点,按照现代医学研究证据制定临床指南的方法,对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指南的制定存在不完全适用的具体情况。本文即提出以数据为导向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指南,与循证临床指南互为补充,并结合初步的临床实践加以探讨,以期为中西医结合临床指南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 摘要: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在细胞内的过量沉积是动脉粥样硬化损害进程的所有阶段的一个明显的特征。脂沉积是巨噬细胞的一个著名特征,但也是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的一个特点。血浆衍化的脂蛋白被普遍认为是胆固醇在细胞内沉积的来源。这样,对这些在细胞表面上的富含脂质的粒子的识别模式可能是调整致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讨论对有助于血管病理表现的受体群和受体在活体内的作用。
  • 摘要:药物治疗是减少冠心病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降低远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主要手段。中医药干预在冠心病介入围手术期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 摘要:目的:探讨血脂异常患者颈动脉超声,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候间的关系。rn 方法:入选血脂异常患者152例,根据中医传统辨证方法将其分为痰浊内阻、瘀血阻络、痰瘀互阻和非痰非瘀四组,并入选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及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液流变学等实验室检查,采取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各组间颈动脉超声结果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取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探讨颈动脉超声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rn 结果:①健康对照组与血脂异常不同证候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具有显著性差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积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瘀血阻络组>痰瘀互阻组>痰浊内阻组>非痰非瘀组>健康对照组;②健康对照组与血脂异常不同证候组相比,甘油三酯含量和血流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非痰非瘀组最低,痰瘀互阻组最高;③颈动脉超声内中膜厚度积分与Hcy、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甘油三酯(TG)正相关。rn 结论:血脂异常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脂、血流变与中医证候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Hcy、VLDL-C、TG三者中的任何一项增高,均易导致颈动脉狭窄或斑块形成。
  •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强心复脉颗粒药物血清对模拟缺血再灌注致钙超载窦房结细胞的影响。rn 方法:取新生乳大鼠窦房结细胞,以缺氧缺糖模拟缺血,以恢复氧和糖供应模拟再灌注造成窦房结细胞的钙超载模型,运用倒置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观察强心复脉药物血清对其形态和钙离子浓度的影响。rn 结果:强心复脉药物血清可抑制模拟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细胞损伤;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强心复脉药物血清高、低剂量组窦房结细胞[Ca2+]明显降低(P<0.01)。rn 结论:强心复脉颗粒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机理可能与其能降低钙离子深度、保护窦房结细胞损伤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了解自拟胸痹救真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家服自拟胸痹救真汤,每次250ml,每日两次,口服,疗效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缺血性干煸、改善左心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胸痹救真汤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 摘要:目的:本研究利用基于DIGE技术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筛选心肌缺血血瘀证小型猪血浆差异表达的蛋白,以期发现心肌缺血血瘀证特征性的差异蛋白质或蛋白质群。rn 方法:对模型动物施行冠脉Ameroid环缩术,通过对模型动物的动态观察,综合评价,明确术后4周动物表现为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稳定的时间点。4周时前腔静脉取血,枸橼酸钠抗凝并加入蛋白酶抑制剂,血样处理后进行荧光差异蛋白电泳(2D-DIGE),运用Decyder软件分析得到差异蛋白点,进行MALDI-TOF/TOF分析,获取蛋白样品的肽质量指纹图。rn 结果:共筛选出31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其中17个蛋白质点在4周模型组中下调,14个蛋白点上调。对其中15个蛋白点采用质谱技术成功鉴定。白蛋白、血红素蛋白,烟酸受体在四周模型组中低表达,CH4 and secretedomain of Swine IgM、mutated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肌球蛋白、磷脂酶C、白细胞抗原相关酪蛋白磷酸酶相关蛋白、磷酸核糖焦磷酸相关蛋白-1、Ig gamma 4 chain constantregion在四周模型组中高表达。rn 结论:初步发现碱性磷酸酶、肌球蛋白、白细胞抗原相关酪蛋白磷酸酶相关蛋白、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相关蛋白1、血红素蛋白、烟酸受体可能与心肌缺血血瘀证相关,但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及机制研究。
  • 摘要:目的:建立和评价寒凝血瘀心肌缺血动物模型。rn 方法:将大鼠置于(-5±1)℃环境中连续3h,然后再恢复(20±1)℃室温,并给予垂体后叶素20U/(kg·d)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3d,造成寒凝血瘀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分别于造模前后进行外观评价、测定耳温、肛温、心电图,取血测定血清FT3、FT4,TSH和ET、NO,最后取心脏,做病理检查。rn 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寒战、蜷缩少动、爪尾部紫等症状;血清FT3、FT4、TSH降低,血浆BT升高,NO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给硝酸甘油治疗后上述情况明星改善。rn 结论:上述方法建立的寒凝血瘀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符合中医证侯特点,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摘要:中医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复杂。近年来,中医药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从中医证型客观化和中医药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心室重构、内皮系统、细胞因子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对中医药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和阐述,丰富了中医药治疗心衰的内容。本文对近5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中医药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础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 摘要:中医学认为气虚、痰饮、瘀血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因此益气法在心衰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量研究证实具有良好益气作用的中药黄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作用机理涉及改善心功能、影响血液流变学指标、干预相关体液因子、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几个方面。本文对近年来黄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理和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益气法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
  • 摘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方-证对应关系是现代中医药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只有从根本上彻底阐明方-证关系,才能了解中医理、法、方、药等理论的科学内涵。考虑到方剂的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途径的特点,方-证关系研究应该明确多成分-多靶标间的相互作用。本文以中药复方丹参方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为例,以有效成分与作用靶标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为研究切入点,系统考察了复方丹参方治疗血瘀证的分子机理,构建了复方丹参方活血化瘀作用“化学成分-作用靶标”网络图。
  • 摘要:目的:调查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病死率的关系。rn 方法:采用临床调查表的方式对2002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14家中医医院AMI住院患者进行调查,ACCESS建立数据库, SPSS统计软件进行中医证型规律及其与病死率关系等分析。rn 结果:1124例AMI患者中男女患病比例为1.75:1,患者平均年龄66.7±12.3岁。按证素、临床证型、分类证型进行证候研究,证素分布中虚证以气虚所占比例最多(58.1%),实证以血瘀所占比例最多(85.1%)。临床证型分布中共出现74个证型,其中单一证型8个,共129例(11.5%),复合证型66个,共995例(88.5%),证型中所占比例在5%以上的证型有4个: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气虚兼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兼痰瘀互阻证;分类证型分布中虚证59例,5.2%,实证347例,30.9%,虚实夹杂718例,63.9%。住院期间AMI总病死率14.0%。证素中血虚证、阳虚证、阴虚证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而以血虚证为最。气虚血瘀证,血瘀痰阻证,气虚兼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兼痰瘀互阻证4个临床证型与死亡风险无明显相关性。分类证型中虚证与死亡具有相关性,是死亡的危险因素。rn 结论:从基本证素分析,以气虚、血瘀所占比例最高;临床实际证型过多;分类证型显示虚实夹杂证为主。证素及分类证型研究结果均提示虚证与死亡有相关性,其中以血虚证为最。提示虚证是AMI死亡的危险因素,治疗上应注重标本兼顾。临床实际证型与病死率无明显相关性,可能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化不足有关。单一证素不能完全反映临床患者疾病的实质,相关研究可能更适合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化层面,证素的规范化研究,是进一步标准化临床证候诊断的重要手段。
  • 摘要:目的:观察灵香拯君汤治疗胸痹的疗效;方法:共观察本病38例,随症加减,15d为一疗程;结果: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5%;结论:灵香拯君汤治疗胸痹疗效满意。
  • 摘要:冠心病心绞痛相当于中医学的“胸痹心痛”,多见于中老年,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本文介绍了本院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7例的过程,浅谈了取得的疗效。
  • 摘要:目的:对北京、天津三级甲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结合随访临床事件,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治疗和二级预防存在问题与防治策略。rn 方法:利用冠心病个体化诊疗信息采集平台,采用纵向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实时采集冠心病住院患者资料及出院后1年的终点指标和事件发生情况,以相关指南为评价依据,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诊疗状况,对影响终点指标和事件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rn 结果:18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男性1113例,女性751例,年龄60~98岁,平均(72.2±6.8)岁,主要并存疾病是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高脂血症.入院时并存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达标率分别为总胆固醇(TC)74.1%,三酰甘油(TG)32.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9.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87.8%;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达标率64.6%,舒张压达标率84.7%。住院期间药物使用率:β受体阻滞剂69.6%,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68.4%,他汀类调脂药63.6%,血运重建29.1%。1682例患者完成随访观察,112例失访,失访率为6.2%,随访期间心原性死亡72例(4.3%),其他原因死亡5例(0.3%),急性心肌梗死(AMI)9例(0.5%),血运重建15例(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导致终点事件发生的因素有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可防止终点事件发生的因素有他汀调脂药物、无并存周围血管疾病、血运重建、中西医结合治疗、年龄<75岁。rn 结论:北京、天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冠心病患者在血脂达标(TG、LDL-C)方面不足,血运重建有待加强,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调脂药和相关指南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冠心病二级预防力度有待加强,规范地遵循指南从事医疗实践,多种危险因素共同控制,综合干预是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主要策略。
  • 摘要:目的:观察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血海、膈俞”穴位埋针疗法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后血管生长因子的影响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调节效应。rn 方法:32只小型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血海组和膈俞组,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假手术组穿线不结扎,内关组和膈俞组分别在模型组基础上进行血海、膈俞穴埋针治疗,观察心电图ST段变化、运用血管生成功能性基因芯片找出差异基因、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和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rn 结果:心肌缺血损伤时心电图ST段降低,血海和膈俞穴位埋针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心电图ST段的恢复,与模型组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海组优于膈俞组(P<0.05);血管生成功能性芯片结果显示:血海与膈俞两组差异表达大于2倍的差异基因中,与血管生成密切且关系确定的生长因子居多,其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受体(VEGF、VEGFR)、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受体(FGF、P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尤为显著;血海埋针能上调VEGF mRNA和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膈俞也有促进VEGF mRNA表达上调的趋势,但与模型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膈俞与血海同样具有促进VEGF蛋白表达上调的作用(P>0.05)。rn 结论:血海和膈俞和穴位埋针可能通过上调VEGF表达,增强血管形成能力,促进侧枝循环建立,增加缺血心肌血流,实现对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
  • 摘要:补阳还五汤系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卷下瘫揍论》中创立的治疗半身不遂辨证属气虚血瘀证的方剂,由黄茂、赤芍、川芎、桃仁、当归尾、地龙、红花等药组成,功能补气、活血、通经络。历代医家采用本方加减治疗各期缺血性中风病,疗效显著。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补阳还五汤的组方原理、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客观的综述。
  • 摘要:淫羊藿苷(Icariin,ICA)是温阳补肾中药淫羊藿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对心脑血管、肾功能、生殖功能、免疫调节等都有作用,本文对国内外ICA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 摘要:甘草次酸是甘草的主要药理学活性物质。近年来随着甘草次酸药理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其药理作用日渐被认识,甘草次酸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抗氧化、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做简要综述。
  • 摘要:参附注射液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本文就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简明阐述。
  • 摘要:阿司匹林(ASA)作为最经典的抗血小板药物,经过百年的应用历史,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ASA对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血管死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及脑栓塞的一级、二级预防疗效确切,从而确立了其在心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基石地位。本文介绍了阿司匹林抵抗(AR)的现象,分析了AR的发生机制、检测与治疗,阐述了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引发的思考,浅谈了抗血小板中药的研究和均匀设计方法在中药优化配伍研究中的应用。
  • 摘要:血脂异常是糖尿病人群的常见并发症以及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必须进行治疗。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特点是甘油三酯(TG)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或正常,LDL-C亚型小而密LDL(SLDL-C)比例增高,即致粥样硬化血脂异常。临床试验已经证明调脂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出降低LDL-C为糖尿病血脂异常的首要治疗目标。糖尿病伴心血管病患者为极高危状态,对此类患者不论基线LDL-C水平如何,均提倡采用他汀类治疗,将LDL-C降至2.07mmol/L(80mg,/dL)以下或较基线状态降低30%-40%。糖尿病无明确的冠心病者也应视为高危状态,治疗目标为LDL-C<2.59mmol/L(100mg/dL)。治疗首选用他汀类药物。无心血管病的糖尿病患者其基线LDL-C<2.59mmoL/L(100mg/d L)时,是否起用降LDL-C药必须结合临床判断。非药物治疗措施是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的防治基础和首要措施。临床可采取综合调脂的干预策略,包括:心理、生活方式、中医药、西药等。
  • 摘要:目的:观察天麻钧藤饮合用坎地沙坦是否能加速逆转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重塑。rn 方法:选取60例经过常规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单用坎地沙坦(30例)和联合应用天麻钩藤饮(30例)治疗6个月,另选3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 于试验前,试验结束后予以超声诊断仪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动脉内径(LD)和IMT/LD。rn 结果: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IMT、L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其IMT/LD较正常对照组也增加:坎地沙坦组和联合用药组血压明显降低. 坎地沙坦组的IMT降低但未至正常,其IMT/LD降低亦不明显,而联合用药组的IMT、IMT/LD较坎地沙坦组降低明显,其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对照组。rn 结论:天麻钩藤饮合用坎地沙坦较单用坎地沙坦能更有效地逆转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血管重塑。
  • 摘要:络病理论代表方通心络胶囊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血管病变的防治,其中在心血管病领域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既往通心络用于心血管疾病文献的整理分析,从血液学、血管病变共性病理环节以及各种心血管病终点事件等方面对其疗效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络病理论指导下通络方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
  • 摘要:作者在临床治疗颈椎疾病患者时,常有合并冠心病,出现胸闷、心悸的情况,在治疗中发现患者的棘突及棘突旁有压痛点,经给予针刺治疗后胸闷,心悸症状明显好转。本文介绍了采用针刺背部反应点治疗冠心病30例病例的过程和临床疗效,列举了典型病例,浅谈了治疗体会。
  • 摘要:目的:研究十味强心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0例CHF患者应用十味强心汤治疗作为实验组,再随机选择50例CHF患者应用西药强心剂、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制作为对照组。实验前后对各患者进行心功能测定并作前后对比分析;结果:十味强心汤具有和西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相同的疗效;结论:十味强心汤治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且耐受性较好和不良反应少。
  • 摘要:心血管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在高龄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大多有较长的治疗史。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运用苓桂术甘汤为主加减配合适量利尿剂1:2服治疗70-91岁老人96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减少或替代强心剂、利尿剂,无电解质紊乱和毒副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I/R)致心律失常的演变及通阳活血中药强心复脉颗粒的干预作用。rn 方法:t采用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兔分五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阿托品组,强心复脉颗粒高、低剂量组,于缺血后10min十二指肠给药一次,观察给药前后兔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恢复时间校正值(CSNRT)、恢复时间指数(ISNRT)的变化。rn 结果:模型组兔缺血期,不同时间点SACT、SNRT、CSNRT和ISNRT值均明显升高;再灌注期SACT、SNRT、CSNRT和ISNRT值有所降低。强心复脉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SACT、SNRT、CSNRT和ISNRT值明显降低(P<0.01,P<0.05)。rn 结论:强心复脉颗粒具有改善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降低SACT、SNRT,CSNRT和ISNRT值,具有对抗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作用。
  • 摘要:中西医结合有两种可能方式:一种是一体化结合,一种是参与式结合。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参与式结合能够保证二者的共存与互补。在现实中,影响二者结合的理念障碍和体制环境也正在向有利的条件发展。
  • 摘要:主要对近3年来冠心痛心绞痛病证结合临床特征的研究进行较全面的综述。主要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与血浆指标、特殊检查及基因等三方面进行总结,同时提出冠心病心绞痛病证结合临床特征的研究应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的思路,将现有研究深入到更新的层次,寻找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辨证依据,并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工作,制定冠心病心绞痛病证结合中医证候统一标准。
  • 摘要:目的:探索气虚血瘀、心脉痹阻型胸痹心痛(冠心病),之中医药有效治疗,与补阳还五汤之治疗作用。rn 方法:“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三七、麦冬、鹿角片、菟丝子;水煎服,1剂/d,20d为一个疗程。rn 结果:治疗225例患者,显效:97例,占43.1%;有效:128例,占48%;无效20例,占8.9%;总有效率占91.1%。rn 结论:气虚血瘀、心脉痹阻证是胸痹心痛(冠心病)常见症型之一,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是本证型主要治则,宗异病同治之治法,应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名方“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本病,有确切疗效。
  • 摘要:目的:按照国际通用的原则和程序,制定符合我国国情、能反映中医特色的心衰生存质量量表。rn 方法:(1)按照结构化的决策方式,成立核心小组和议题小组,核心小组确定量表的目的及结构(领域、方面),议题小组确定条目池。(2)综合运用专家评价法与,临床病例调查法,进行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3)采用主观评价、离散趋势,代表性相关系数、独立性相关系数、克朗巴赫系数、重测信度,反应度分析7种统计方法对条目池进行筛选,4种以上均合格者为合理条目。(4)使用SPSS 13.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1)核心小组会议拟定量表结构包括生理机能、角色限制、活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医疗支持六个领域,议题小组确定了各领域的条目,包括明尼苏达心衰量表条目及中医特色条目,共计51条。(2)经过81例患者的临床调查,量表的克朗巴赫α信度为0.953,分半信度相关系数为0.924,因子分析得到6个因子,因子的结构与预先拟定的领域基本吻合。(3)经过7种统计学方法的检测,共筛选出6个领域的36条合格条目构成正式量表。rn 结论: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生存质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价。
  • 摘要:目的:观察龙牙楤木总皂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炎症因子ICAM-1表达及SOD的影响。rn 方法:可逆性冠脉左前降支结扎缺血45min再灌注6h复制MI/R模型,Wistar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成模型组、龙牙楤木组、波立维组,每组12只。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变化,测定心肌SOD活性, ELISA法测定血清sICAM-1的表达。rn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龙牙楤木总皂苷、波立维均能显著降低缺乒再灌注大鼠血清LDH含量,显著升高SOD的活性,缺血45min再灌注6h血清sICAM-1有明显表达,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rn 结论:龙牙楤木总皂苷对MI/R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S0D的活力,对抗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毒害作用,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而实现的。
  • 摘要:目的:观察冠心通络方对球囊损伤后AS兔主动脉PKC-α、MCP-1表达的影响。rn 方法:新西兰雄性大白兔60只随机分成治疗组(以下称SGDW)、对照组,假手术组,正常饮食雄性大白兔15只为阴性对照组。除阴性对照组外所有动物高脂饲料喂养4个月。4个月后冠心通络方组、模型组均采用球囊拉伤,假手术组仅予静脉切开但不行球囊拉伤术。冠心通络方组在高脂饮食喂养同时给予冠心通络方喂食,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予高脂饮食。冠心通络方组行球囊损伤术后继续给药3天。给药完毕后处死动物,取胸主动脉组织固定后以备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CP-1、PKC-α表达,按阳性细胞率作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冠心通络方能明显降低球囊损伤AS兔血管组织MCP-1、PKC-α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rn 结论:冠心通络方能明显降低球囊损伤As兔腹主动脉组织MCP-1、PKC-α表达,通过抑制炎症增殖而减少血管再生组织,减轻血管内膜增生和血管平滑肌增殖,从而防止血管再狭窄。
  • 摘要:目的:研究IL-6在烧伤合并感染模型中对于不同年龄鼠是风险因素还是保护因素。rn 方法:应用鼠烧伤合并肺炎球菌感染模型模拟临床上烧伤合并感染的病理过程。IL-6基因敲除C56/BL6鼠用于研究IL-6的作用。2月和14月龄的雄性C56/BL6鼠与其基因敲除鼠分别作为观察对象。除了观察心脏形态、病理和心脏功能变化外,我们用Westernblot方法分析了与IL-6、心功能有关的细胞信号通路分子的变化,包括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STAT3),the phospho-stat 3(p-stat3),the sarco(endo)plasmic reticulum Ca2+-ATPase 2a(SERCA2a),the 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inducible NO synthase(iNOS)。同时我们还测定了心肌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rn 结果:烧伤合并感染促使心肌钙离子超载、心肌炎性改变及心肌收缩力降低。这一过程在老年鼠表现的更为突出。IL-6缺失可以减轻这一过程,对于老年IL-6缺失鼠,虽然心肌炎性反应轻,但是甚至表现为更差的心脏收缩力。细胞信号通路分子中,除了iNOS没有明显变化外,STAT3,p-stat 3,SERCA2a,socs3均表现给心功能变化,心脏炎性反应、钙离子超载有关。rn 结论:IL-6在感染合并烧伤的过程中是危险因素。但是对于老年鼠来讲IL-6缺失好像非常不利。
  •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m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rn 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连续传至第八代,经黄芪皂甙诱导后,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变化和免疫组化、RT-PCR鉴定。rn 结果:原代细胞首先形成集落,传代细胞体积变大,诱导后细胞呈梭形,并出现肌管。免疫组化显示细胞表达结蛋白(Desmin)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cTnI),RT-PCR显示有α-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α-MHC)和β-心肌肌球蛋白表达(β-MHC)。rn 结论:大鼠骨髓MSCs体外在黄芪皂甙作用下可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为应用MSCs治疗心肌损伤提供了动物试验依据。
  • 摘要:目的:观察鹿茸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B型脑钠肽(BNP)的作用。rn 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的方法造成大鼠心梗后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治疗组予以鹿茸,对照组予以卡托普利,疗程4周。超声心动观察大鼠心功能的变化,并检测血清BNP的浓度。rn 结果:鹿茸能够提高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BF),降低血清BNP的浓度。rn 结论:应用鹿茸从补肾阳而壮心阳的角度立法对心肾阳虚型心力袁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提示我们从补肾阳的角度治疗心肾阳虚型心力衰竭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 摘要: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与消心痛等西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rn 方法:2名作者独立收集资料和评价纳入文献质量,运用Meta分析对资料进行定量综合,评价不良反应。rn 结果:①对17项研究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合并效应量的检验:OR合并=2.38,OR合并95%的置信区间为[1.83,3.09],Meta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对12项研究的心电图疗效有效率合并效应量的检验:OR合并=2.08,95%CI:[1.54,2.82](P<0.01);③有4篇论文报道未发现通心络明显毒副作用,11篇报道胃肠不适、头痛等不良反应例数:通心络组17例,发生率为2.64%;对照组63例,发生率为10.92%;(4)在治疗前后对通心络组患者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和电解质的检验,均未发现异常变化。rn 结论:现有证据提示通心络胶囊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优于消心痛,且不良反应少。受纳入文献的质量限制,其疗效有待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价。
  • 摘要:胸痹,心痛、胸痹心痛等名词在不同时代反映当时的认识,有其时空间的独特的内涵和外延,先秦汉晋南北朝时期,隋唐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及现代均不同,随着时代的推移,对其相关症候的见地不断丰富和发展.冠心病是当今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心血管疾病,随着医学进步,对冠心病的病理病机的深入认识,新诊疗技术的发展,中医界也必然超越望闻问切的症候以及以传统症候内涵为依据的八纲辨证的理法方药,升华对冠心病=胸痹心痛病症结合为主的诊疗方向,但辨证论治不可丢弃。
  •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方中水溶性单体原儿茶醛对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药理作用及机制。rn 方法:使用脂多糖(LPS,0.5μg/ml)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造成炎症模型,用原儿茶醛(0.25 mmol/L,0.5 mmol/L,1.0 mmol/L)加以干预;用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纤维黏连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分泌量;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了有丝分裂原激活的信号转导通路中ERK1/2、JNK和p38的活化情况。rn 结果:原儿茶醛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LPS导致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纤维黏连蛋白的高表达,减少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过度分泌,并能抑制ERK1/2、JNK和p38分子的活化。rn 结论:原儿茶醛能通过抑制NF-κB-MAPK信号通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
  • 摘要:目的:考察阿魏酸对γ射线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影响;rn 方法:用MTS法测定不同浓度阿魏酸对γ射线照射血管内皮细胞与U937细胞黏附率的影响,用RT-PCR和Western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rn 结果:阿魏酸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与U937细胞的黏附,RT-PCR和Western分析结果表明阿魏酸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表达。rn 结论:阿魏酸可能通过抑制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表达,减轻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从而减轻辐射对内皮细胞的损伤。
  • 摘要: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1对60Co照射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rn 方法:应用60Co照射诱导心肌细胞凋亡,采用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效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rn 结果:正常对照组凋亡率为7.07±0.99%,4Gy60Co照射组为44.99%±2.52%,4Gy60Co+5μg/mLRg1、4Gy60Co+50μg/mL Rg1组的凋亡效率分别为39.47%±0.84%、33.16%±1.73%;Rg1可显著降低6OCo照射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同时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ax和相关蛋白p-JNK、p-p38的表达,升高p-ERK蛋白表达。rn 结论:Rg1对60Co照射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ax的过度表达有关,并且JNK、ERK及p38激酶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机制发挥。
  • 摘要:目的:比较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GPⅠb、GPⅡb-Ⅲa、GMP-140)在冠心病血瘀证、非血瘀证患者及健康人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各糖蛋白活性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rn 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筛选40例冠心病血瘀证、37例冠心病非血瘀证患者及39例健康对照人群为研究对象,记录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病变血管支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入选对象的GPⅠb、GPⅡb-Ⅲa、GMP-140(CD42b、CD61、CD62p)平均荧光强度。采用Taqman探针技术检测HPA-3基因多态性,采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HPA-2基因多态性。rn 结果:①CD61和CD62p平均荧光强度,冠心病患者较健康人,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较冠心病非血瘀证患者升高(P<0.05)。CD42b平均荧光强度冠心病患者较健康人降低(P<0.05),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较冠心病非血瘀证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不同病变支数冠心病惠者,CD61,CD62p及CD42b平均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别(P>0.05)。③GPⅡb HPA-3和GPⅠb HPA-2多态位点不同基因表型,CD61、CD62p及CD42b平均荧光强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①在冠心病和冠心病血瘀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GPⅡb-Ⅲa、GMP-140活性明显增强,可选择作为血瘀证微观辨证的客观指标之一。②冠心病患者GPⅠb活性降低,但不是冠心病血瘀证的敏感指标。③GPⅡb-Ⅲa、GPⅠb和GMP-140水平与冠心病病变血管支数无明显相关性。④GPⅡb HPA-3和GPⅠb HPA-2多态位点所导致的氨基酸表达的改变对GPⅠb、GPⅡb-Ⅲa活性无明显影响。
  • 摘要:目的:应用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技术,构建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差异基因表达谱,并通过目标基因鉴定,对目标基因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rn 方法:筛选符合冠心病、血瘀证、健康人入选标准的冠心病血瘀证组、冠心病非血瘀证组、非冠心病血瘀证组和健康对照组各8例为芯片实验的研究对象。留取静脉血,分离白细胞,抽提RNA,经质控芯片对样本质量进行检测后,与AffymetrixU133 Plus 2.0芯片进行杂交。通过扫描和软件分析,筛选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差异基因,构建冠心病血瘀证差异基因表达谱,并进一步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和通路分析。结合疾病病理生理和文献研究确定目标基因,使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目标基因进行鉴定。筛选冠心病血瘀证患者30例和健康对照者40例(标准同上),采用ELISA法验证目标基因IL-8的临床相关性。rn 结果:通过差异基因筛选,与冠心病相关的差异基因共有107个,其中上调48个,下调59个;与血瘀证相关的差异基因共有48个,其中上调26个,下调22个。冠心病相关差异基因中分子功能和生物学途径涉及炎症免疫反应的有14个,占13.1%;通路显著性分析发现,冠心病相关有意义通路共15个,其中有4个涉及炎症和免疫反应。血瘀证相关差异基因中分子功能和生物学途径与炎症免疫反应相关的有5个,占10.4%;通路显著性分析,发现血瘀证相关有意义通路共10个,其中有5个涉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目标基因RT-PCR结果的差异倍数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不完全相同,但变化方向均一致,证明基因芯片结果准确可靠。冠心病血瘀证组血清IL-8浓度为(83.21±34.33)pg/mL,健康对照组血清IL-8浓度为(63.34±36.36)pg/mL,冠心病血瘀证组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n 结论:从核酸水平揭示了冠心病血瘀证与炎症免疫反应的相关性,目标基因IL-8与冠心病血瘀证密切相关。
  • 摘要:目的:调查调脾护心法对采用非手术治疗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预后及再次入院率的影响;rn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辨证为气虚痰浊证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62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稳定性心绞痛在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同时配合调脾护心法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胸闷痛症状(P<0.05),减少消化系统并发症(P<0.05),减少住院次数并延长再次住院时间(P<0.0 5),在降低死亡率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rn 结论:初步研究表明调脾护心法可以改善心绞痛非手术治疗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再次入院时间,但不能降低死亡率。
  • 摘要:目的:观察连萸煎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和血管活性物质ET、CGRP含量的影响。rn 方法:将24只SHR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硝苯地平组(Nif)、连萸煎剂组(LY)三组,每组8只,以正常WKY大鼠为对照组(WKY)(n=8),共四组。WKY组和Model纽予以生理盐水,Nif组予以硝苯地平溶液,中药组予以相应配伍剂量的浓煎剂,连续灌胃4周,测量大鼠灌胃前和灌胃4周末大鼠尾动脉的收缩压。第4周末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rn 结果:与Model组比较,连萸煎剂组大鼠4周后血压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浆ET含量降低(P<0.05),CGR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但与Nif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连萸煎剂对SHR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中内皮素的含量,增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抗纤益心方抑制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室重构的机制。rn 方法:采用自主饮用呋喃唑酮水溶液建立DCM大鼠模型,抗纤益心方干预8周,处死动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的表达。rn 结果:模型组心肌间质内Ⅰ、Ⅲ型胶原大量增生,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中西药联用组、大剂量组心肌内Ⅰ、Ⅲ型胶原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大剂量组与卡托普利组比较无差别(P>0.05),与小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DCM大鼠心肌呈明显纤维化,与Ⅰ、Ⅲ型胶原在心肌组织内较高的表达存在密切关系。抗纤益心方能够抑制心肌间质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从而起到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
  • 摘要: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e对60Co照射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60Co照射诱导心肌细胞凋亡,采用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效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凋亡率为7.07%rn ±0.99%,4Gy60Co照射组为44.99%±2.52%,4Gy60Co+5μg/mLRe、4Gy 60Co+50μg/mL Re组分别为40.01%±1.37%、34.1 3%±1.88%:Re可显著降低60Co照射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同时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ax和相关蛋白p-JNK、p-p38的表达。结论:Re对60Co照射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ax的过度表达有关,并且JNK、p38激酶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机制发挥。
  • 摘要:目的:观察四逆汤预处理24h后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以PKC和Smac为着眼点,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机制。rn 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四逆汤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经典大鼠冠脉结扎,缺血1h,再灌1h。四逆汤预处理组给予四逆汤灌胃[5g/(kg/d)]连续3d,末次灌药24h后心肌缺血1h,再灌1h。流式细胞仪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PKC的表达,进行Smac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并检测Caspase-3的活性。rn 结果:四逆汤预处理24h后可以减少MI/R后心肌细胞凋亡率,PKC发生转位且蛋白表达升高,Smac自线粒体的释放减少,caspase-3的活性下降。rn 结论:四逆汤预处理24h后可以减少MI/R造成的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其活化PKC,保护线粒体,抑制Smac的释放,阻碍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有关。
  • 摘要:“凡事预则立”、“未雨绸缪”、“居安思危”都是防患于未然的意思。对于心血管病,也强调“预防为主”。早预防是最好的治疗。这里,关键是“早”:即早发现、早干预,尽可能从“治有病”转向“治未病”。本文介绍了早预防的重要性,提出早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浅谈了医护人员在心血管病早预防中的作用。
  • 摘要:切脉审证乃中医诊断学之特色,兹将四种常见心脏病脉辨治作一讨论。rn ①.涩散脉。脉象:脉搏强弱不等,振幅大小有异,节律散乱无次第。其率或脱疾或迟慢。其体或细弱或弦劲,其形或洪或曳或虚大。rn ②疾脱脉。脉象:搏动极快,一息七至以上,脉形极短,时限缩窄,如豆粒转动来去极速。林之翰云:“疾脉急疾、数之至极,七至八至、脉流薄疾”。rn ③迟虚脉。脉象:脉搏动缓慢,下落也极慢,一息不定四至,脉软而无力。昔谓:“一息三至、去来极慢”,“浮大而迟、按之无力”以及“二至为败”、“一息一止阳气将绝”,举凡脉之去来极慢,不论其见弦象、弱象、细象均作迟虚脉论。rn ④结代脉。脉象:脉按正常脉动周期博动之时,提前搏动后见歇止、然后脉又复来.正常脉动周期或有规律,所谓“两动一止”、“三四动止”,脉搏动一次,提前搏动一歇止一复来,脉搏动两次……五次。均基本规律出现,或无规律、数次或教十次脉搏动后见提前博动一歇止一复来。治则:益气养心,涤痰祛瘀,理气导滞,活血通脉。
  • 摘要:目的:观察活血(三七总皂苷)、解毒(黄连提取物)、活血解毒中药有效部位(虎杖提取物、大黄醇提物)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脂和主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的影响。rn 方法:80只ApoE基因敲除小鼠予高脂饮食喂养26周,给药13周后,处死后检测血脂,并取出心脏及主动脉,石蜡包埋,取主动脉根部4个切面,分别行HE染色、Movat染色,测量并计算脂质核心占斑块总面积的百分比以及斑块内脂质成分与胶原成分的比值。每个样本取4个切面的平均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rn 结果:给药13周后,无论在减少斑块内脂质核心面积方面,还是在降低斑块内脂质成分与胶原成分比值方面,中药各给药纽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其中活血解毒中药虎杖提取物降低最为显著,并与活血中药三七总皂苷组、解毒中药黄连提取物组比较亦具有显著差异(P<0.05)。虎杖提取物、黄连提取物,三七总皂苷均具有程度不同的调脂作用,但仍以虎杖提取物的作用最为显著;各给药组只有大黄醇提物组的TNF-α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中药各组GM-CSF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rn 结论:活血、解毒及活血解毒中药有效部位三七总皂苷、黄连提取物、虎杖提取物、大黄醇提物在临床推荐剂量上均可通过改善斑块内部成分来稳定易损斑块,其中,兼有活血和解毒作用的中药虎杖提取物、大黄醇提物效果最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摘要:在研究心血管病近20年中,已研究出比较理想的一种中草药丸剂,经多年的临床应用优于其他同类药品,其功能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解郁安神、益气养阴、芳香开窍、通阳豁痰的显著作用,还具有降低血脂,平衡血压之功效,主治冠心病之心肌缺血,心血瘀阻引起的心绞痛,心慌气短,胸痛、胸闷,胸骨后有压榨感,后背当心而痛,阵发性面部发红发热感及心率不齐,早搏,心肌梗赛等症,如病情较重者,为增加疗效,还可加服一些汤剂,功能低下者,血压低者,用升陷沟加生脉饮加减,功能亢进者,血压高者,用建瓴汤加焦杜仲、地龙等一系列的治疗方案,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 摘要:目前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标准难以彰显中医药治疗的特色和优势,所以亟待构建科学、系统地反映中医诊疗特色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价体系。本文从学术界公认和显示中医药特色出发,广泛参考国内外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价方法,提出了从对“病”的常规疗效评价、以证候要素为内容的疗效评价,主要结局指标(重要临床事件发生率)的疗效评价、基于患者报告的结局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和卫生经济学评价6个方面,构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临床研究结果对此进行了探讨。
  • 摘要:目的:观察强心复脉颗粒提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率的作用。rn 方法:将53例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2例,予强心复脉颗粒口服,对照组21例,予阿托品口服,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的变化。rn 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24h平均心率分别增加6次/min和3次/min,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rn 结论:强心复脉颗粒可以明显提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惠者的心率,是治疗病窦综合征的有效药物。
  •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及其配伍中药对缺血心肌差异表达基因的影响。rn 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托洛尔组、益气养阴组、活血化瘀组和益气养阴活血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以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造成AMI模型,造模后依组给药。术后第8d取各组心肌组织进行光镜观察,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缺血心肌目标差异基因表达水平,运用比色法检测目标差异基因翻译蛋白酶活性变化。rn 结果:结果表明,心肌组织HE染色光镜下可见缺血区心肌肿胀、炎细胞浸润、细胞溶解,梗死区可见纤维化。以上变化模型组最为明显,中药各组及美托洛尔组介于正常与模型组之间。在AMI后大鼠缺血心肌基因差异表达谱中,筛选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5a(Cox5a)和ATP合酶5e(ATP5e)作为目标基因。对比模型组,COX5a和ATP5e基因表达量在各用药组均出现了下调趋势,以益气养阴活血组最为明显,但未见显著统计学意义。与之对应的,2个目标基因蛋白的酶活性也发生了相同趋势的改变,其中以益气养阴活血组与模型组差异最显著(P<0.05)。rn 结论:能量代谢作用通路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引起AMI心肌损伤的重要分子机制,益气养阴、活血及其配伍中药能够通过干预COX5a、ATP5e等功能基因的表达,发挥其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rn 方法:将3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洋地黄及利尿剂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心功能。rn 结果:两组的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1.11%、41.67%和72.22%、5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能改善心功能,减缓心衰的病程发展。rn 结论: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心功能,减缓心衰的病程发展。
  • 摘要: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效果;方法:24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功能,血流变学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参麦注射液是治疗心衰的有效、安全的中成药。
  • 摘要:目的:比较复方丹参片与复方丹参滴丸对冠脉结扎所致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为临床选药提供参考。rn 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犬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模型。描记心外膜电图,计算心肌缺血程度。氯化硝基四氮唑蓝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栓素B。(TXB2)、6-keto-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内皮素(ET)含量。rn 结果:复方丹参片和滴丸对冠脉结扎所致犬急性心肌缺血均具有保护作用。按同等生药剂量比较,片剂和滴丸对各观察指标的作用无显著差异。按临床等效剂量的同等倍数剂量比较,在减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肌梗死程度等方面,片剂的作用明显优于滴丸。rn 结论:复方丹参片对冠脉结扎所致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在部分指标上优于复方丹参滴丸。更全面、更科学的疗效比较与评价,还必须进行严格的、科学的临床研究。
  • 摘要:目的:探讨金钠多注射液预防静脉桥再狭窄的作用。rn 方法:20只体重在2.5~3.0kg的新西兰兔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n=10)和金钠多组(n=10),所有兔均进行颈外静脉反向吻合于颈动脉的搭桥手术,用彩超检测血流量,证明桥通畅,术后给予高脂饲料喂养。2个月后,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静脉桥内膜厚度,并取血管桥组织标本作病理切片检查,以了解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有无增生迁移及血管基质有无增生等。rn 结果:(1)术毕所有桥均通畅。(2)术后2个月彩色超声检查示金钠多组静脉桥内膜斑块形成、狭窄和内膜增厚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减轻。(3)术后2个月病理切片显示对照组的静脉桥内皮细胞脱落、内膜增生、平滑肌细胞移行增殖和脂质沉积等典型的粥样硬化变化,而金钠多组上述变化显著减轻。rn 结论:金钠多注射液对静脉桥再狭窄有预防作用。
  • 摘要:目的:应用多因素复合刺激的方法建立大鼠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rn 方法:选用SD大鼠,采用不可预知的慢性睡眠剥夺刺激方法以及半高脂高糖饮食刺激方法进行干预,复制大鼠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rn 结果:通过对模型组动物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变化、血管活性分子改变以及血压与心室内压客观指标方面的分析,发现模型大鼠在血瘀证的客观体征上具有明显的改变;其中低切变率明显升高(P<0.05),血浆Ang Ⅱ含量出现下降,而BT上升(P<0.05),血压与室内压也有一定下降(P<0.05)。与此相对应,模型大鼠通过补阳还五汤干预在低切变率、血浆AngⅡ以及血压与室内压方面出现明显变化(P<0.05)。这些都基本上符合目前临床气虚血瘀证候客观变化特点。rn 结论:采用不可预知的慢性睡眠剥夺刺激方法以及半高脂高糖饮食刺激方法可以成功的建立气虚血瘀证大鼠动物模型,该模型的成功有望为将来血瘀证的进一步研究与活血化瘀方药的筛选提供实验基础。
  • 摘要:刘志明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刘老从事临床六十载,以理论为临床之基础,临床为理论之先导,学宗岐黄、仲景,旁涉诸家,从未懈怠,造诣甚高。刘老治疗眩晕经验独到,多从肝肾二脏论治眩晕,每每出奇制胜,疗效卓著。
  • 摘要: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近20年中,心力衰竭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美国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心力衰竭占美国人口的1.5%~2.0%,65岁以上人群心力衰竭发生率上升到20%,同时还有更高比例人群存在着无症状性心功能异常。本文介绍了触发活动、自律性异常、折返激动以及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等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 摘要: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至终没阶段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多数是指心脏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的表现,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本文介绍了病证同辨和辨证施治的心力衰竭中医辨证规律,浅谈了辫证规律的研究情况,阐述了心力衰竭证型与客观指标变化的研究,提出了未来的展望。
  • 摘要:心衰是由于不同原因造成的心脏原发性损伤,导致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减退,心脏泵血功能障碍,不能保障人体正常组织、器官代谢等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以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神经、内分泌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本文介绍了心衰病分三期治疗的药方,并浅谈了治疗体会。
  • 摘要:郭维琴教授是著名的心血管病中医专家,其在心血管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独特的学术见解和确切的临床疗效。本文将郭维琴教授治疗心力衰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 摘要:天麻钩藤饮方出《杂病证治新义》一书,为祖国医学的平肝熄风代表方,主用于肝阳上亢,肝风上扰所致之证而设。作者从事内科专业,在临床上观察到脑血管疾病及所引起的并发症占据了内科病的一半,在临床上以祖国医学的“天麻钩藤饮”随证加减,灵活化裁,结合现代医学,在治疗脑血管疾病取得了相得益彰效果,本文对眩晕、暴聋以及顽固性头痛三则病例进行了介绍,并对此方研究探讨进行了总结。
  •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地区不同级别中医医院AMI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诊疗状况的差异,客观评价不同级别中医医院AMI的治疗水平,为提高中医医院治疗AMI的整体水平奠定基础。rn 方法:采用临床调查表的方式对2002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及9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1349例AMI住院患者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及既往病史、心肌梗死特点、诊疗及预后情况等进行调查。用ACCESS建立数据库,经SPSS统计软件对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特点、并发症及预后等因素进行分析。rn 结果:共收集1349例AMI患者,其中三甲中医医院744例,二甲中医医院605例。三甲中医医院AMI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二甲中医医院,二者之间的性别比例无显著差异。三甲中医医院AMI患者伴发疾病比例显著高于二甲中医医院,且住院期间并发症出现率高,其心梗病情更加危重。治疗上,三甲中医医院的再灌注治疗比例高,药物应用更加规范化,但二者中药静脉制剂的使用无显著差异。三甲中医医院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二甲中医医院。rn 结论:rn (1)对比二甲中医医院,三甲中医医院AMI患者具有较独立的临床特征:平均年龄大,伴发疾病多,心梗病情重。(2)对比二甲中医医院,三甲中医医院治疗AMI的手段更加先进,西药使用更加规范化。(3)三甲中医医院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二甲中医医院,其原因可能与三甲中医医院AMI患者具有的独立的临床特征有关。(4)促进先进技术的介入,完善药物规范化治疗,加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医医院治疗AMI的整体水平。
  • 摘要: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1局部注射对家兔缺血下肢毛细血管再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rn 方法:结扎家兔右下肢股动脉造成下肢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家兔分为对照组和人参皂甙Rg1治疗组,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缺血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并测定血液NOx、IL-1β的浓度。结果:rn 人参皂甙Rg1减轻了缺血下肢趾端渍疡症状。缺血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在人参皂甙Rg1组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对照组:Rg1组=(257.5±46.2)个/mm2:(603.8±81.7)个/mm2,P<0.01]。血清N0x浓度在人参皂甙Rgl组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Rg1组=(20.4±2.3)个/μmol/L:(27.3±2.2)μmol/L,P<0.05]。血浆IL-1β浓度在人参皂甙Rg1组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Rg1组=(0.135±0.043)pg/mL:(0.331±0.033)pg/mL,P<0.05]。rn 结论:人参皂甙Rg1可改善家兔缺血下肢的缺血病变,增强缺血组织毛细血管的再生,其机理与促进组织分泌NO、IL-1β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疗效。rn 方法:选择90例心肌梗死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46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4例,治疗后1、2周检测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4、6周检测超声心动图指标及评价中医症状积分情况。rn 结果:治疗1周时,治疗组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下降显著;2周时两组比较白细胞无显著性差异,C反应蛋白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LVDd、LVEDV、LVESV较对照组减低,LVEDV、LVESV两组比较差异显著,LVDd两组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统计处理差异未达显著性,治疗组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治疗6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LVDd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LVBDV、LVESV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减低,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LVEF与对照组比较升高,有显著性差异。中医证候总积分:两组治疗后组比较尸<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水平,减轻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抑制心肌梗死后舒张末期内径的扩大,减少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容积,改善整体左室功能,且改善症状,具有一定的抗心室重构作用。
  • 摘要:目的:提取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药对;方法:运用广义信息熵法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的名老中医药专家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319则中医处方(方剂),分析方剂中每两味中药之间的关联系数,定量描述它们之间的关联度,进而提取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药对;结果:名老中医药专家有自己的用药特色(经典药对)。结论:广义信息熵关联度法是分析提取中医方剂中药对的较适宜方法,同时也为中医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 摘要: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长期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rn 方法:AMI患者入院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使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后,即开始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10μg(kg.d)进行干细胞动员,6d后进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进一步纯化后经球囊导管输入梗死相关冠脉内。每半年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包括问病史,查体,化验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出凝血时间、血栓五项、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NT、TNI),及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4年最后一次随访,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造影,核素心肌灌注扫描和血池扫描,PET等检查。rn 结果:经4年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在平均干细胞移植后3个月时下降42.7%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6.25%,总的梗死面积平均下降48.95%(与移植前比较p<0.01),心脏射血分数(EF值)由梗死后的平均35.6%、移植治疗后3个月时的平均50.8%,增加到55.9%,较3个月时增加了5.17%,与移植前比较,平均增加了20.3%(P<0.01)。冠状动脉造影,与4年前对照分析,无严重狭窄和需要行血运重建的病变出现。rn 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动员后,再分离纯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AMI,可减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4年随访安全有效。但还需要更多的病例证实。
  • 摘要:目的: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了解北京地区三级甲等医院2005年的AMI患者住院治疗状况。rn 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北京地区13家三级甲等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出院的AMI患者进行登记调查,ACCESS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AMI的诊疗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rn 结果:13家医院共计注册1663例AMI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3.94岁,男女比例为2.4:1,>65岁的AMI患者超过总患者的半数,<45岁的患者比例接近10%。AMI患者平均来院时间为14 h。总再灌注治疗率为65.5%;指南建议使用的药物:阿司匹林使用率93.8%,ACEI与ARB合计使用率为85.6%,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为78.8%、低分子肝素使用率85.9%、降脂药使用率80.5%;与5年前相比,北京地区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率提高了10%,《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推荐药物的使用率亦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1663例AMI患者总的病死率为8.3%,与5年前相比,有所降低。rn 结论:北京地区三级甲等医院再灌注治疗水平及药物使用中指南的执行力度均有了较大的进步。
  • 摘要:目的:观察黄连提取物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内周脂素(perilipin)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连提取物稳定AS斑块的作用及可能机制。rn 方法:33只6-8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予高脂饮食喂养13周后,待其形成成熟的AS斑块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黄连提取物组、辛伐他汀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1只。继续高脂喂养,并按体重比折算给予小鼠临床推荐剂量的相应药物治疗13周,处死动物,每只小鼠分别取主动脉根部的4个切面,分别行HE染色和Movat染色,观察并计算各组小鼠主AS斑块内埋藏纤维帽的平均数目,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主动脉内perilipin和PPAR-γ mRNA的表达。rn 结果:给药13周后,黄连提取物组斑块内埋藏纤维帽的数目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并且斑块内perilipin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而PPAR-γ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rn 结论:在临床推荐剂量上,黄连提取物可显著减少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次数,有助于稳定易损斑块,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小鼠AS斑块内PPAR-γ mRNA表达,抑制perilipinmRNA表达有关。
  • 摘要:纤维黏连蛋白(FN)是重要的细胞外基质(ECM)蛋白之一,在动脉粥样硬化(AS)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考察原儿茶醛(中药丹参中的一种具有潜在抗氧化功能的水溶性成分)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之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FN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TNF-α刺激引起HUVEC表面FN的表达及分泌量的上升,而原儿茶醛(0.15mM,0.45mM,1.35mM)作用于HUVEC18h后,FN的过表达和分泌受到抑制,并呈现剂量信赖性。同时,原儿茶醛还减少了TNF-α引起的NF-κB和AP-1的活化。结论:原儿茶醛通过MAPK-NF-K和AP-1信号转导机制抑制TNF-α诱导的FN高表达。
  • 摘要:在冠脉微血管失常与心肌细胞凋亡的靶向下,我们发现:冠心Ⅱ号与其阿魏酸等三种吸收成分(AC)的抗凋亡的疗效一致且存在剂量-心肌血流量(MF)相关的间接与直接作用途径。在上述工作基础上,仍然在上述双靶导向下,本文提出活血化瘀方剂存在剂量-心肌血流量相关的间接/直接作用的假说,即活血化瘀方剂大剂量急性口服保护心脏的作用是通过增加MF的间接途径,发挥抗心肌细胞凋亡作用。而小剂量口服不增加MF,慢性的心脏保护作用是通过直接途径,发挥抗心肌凋亡的作用。论述了该假说的科学依据和意义。
  • 摘要:心肌间质重构是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癌进展的关键。中医药学者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LVH间质重构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上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但缺乏相关中医病因病机的深入探讨,中医药对间质重构影响的具体机制和调控环节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