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异养-稀释-光诱导串联培育富油小球藻及调控机制研究
【6h】

异养-稀释-光诱导串联培育富油小球藻及调控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为了在提高微藻生物量的同时促进藻细胞油脂积累,从而最终提高油脂产量,本研究考察了异养-稀释-光诱导模式下小球藻细胞生物量和油脂含量变化规律,并对其藻细胞内油脂富集调控机制进行了探索。其研究结果如下:
  (1)在异养培养阶段,小球藻生长优势显著,其最高生物量达12.28±0.06g/L,且胞内组分叶绿素、淀粉及蛋白质等含量也较低,分别为细胞干重的1.18%,6.92%,31.20%,而油脂含量仅为细胞干重的15.08%,不饱和脂肪酸(UFAs)所占比例达到82.47%;收集高密度藻细胞进行1:6稀释后进入光诱导阶段。在光诱导12 h内,生物量呈下降趋势,由12.28g/L降至9.05g/L,而淀粉、叶绿素及蛋白质的含量积累显著,分别由细胞干重的31.20%增至42.25%,1.18%增至3.80%,31.20%增至35.17%,尤其淀粉含量比异养培养末期增长了6.11倍,而油脂积累效果并不显著。进入光诱导48h时后,生物量降至6.23±0.11g/L,淀粉、叶绿素及蛋白质的含量急剧下降,而油脂含量得到大量富集,达到细胞干重的50.50%,油脂产率达到623 mg/L/d,在脂肪酸成分方面,UFAs的比例下降至52.44%,其中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28%)是被认为制生物柴油主要原料的十八烯酸,除此之外,光诱导阶段后棕榈酸大量合成,从5.85%增至34.30%,最终导致饱和脂肪酸(SFA)所占比例上升,因此,本研究中16碳和18碳的脂肪酸所占比例超过90%。
  (2)应用蛋白质组学对异养-稀释-光诱导模式下藻细胞内油脂合成的调控机制进行考察发现,胞内38个蛋白质显示差异表达,其中,24个表达下调蛋白质,14个表达上调蛋白质,分别参与到11个类别的代谢过程。光合作用相关的叶绿素a/b绑定蛋白下调及叶绿素含量降低,证实高光诱导对藻细胞产生了光损伤作用;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的下调表明RuBisCO并不是油脂积累所需高能量分子合成途径调控的主要贡献者,油脂合成中间物可能来自于能量物质(叶绿素、蛋白质及淀粉)的分解代谢产物,因此导致此类能量物质含量的急剧下降;与ATP合成相关的9个下调蛋白质中有7个隶属于ATP合成酶家族,其中包括3个定位于叶绿体ATP合成酶的蛋白质,由于ATP合成酶是胞内能量交换的关键酶,因此该酶的下调会导致胞内能量供应不足,致使小球藻生物量及胞内能量物质(叶绿素、蛋白质及淀粉)积累的下降;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A)和葡萄糖-1-磷酸转移酶(SAT)的上调驱动碳流进入糖酵解途径,为油脂合成积累提供了重要的前驱物(如丙酮酸和乙酰CoA);参与到TCA循环中的琥珀酸脱氢酶(SQR)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上调预示着在光诱导条件下TCA循环作用的加强和大量FADH2的积累,而FADH2进入氧化磷酸化途径生成大量ATP为油脂合成积累提供所需能量;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作为关键酶之一的乙酰CoA脱氢酶的下调预示着脂肪酸β-氧化的弱化和脂肪酸合成的增加;60s核糖体蛋白L5发生下调,致使内质网合成蛋白质的功能下降,而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执行者,这可能会直接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最终导致光诱导后微藻生物量下降;除此之外,还有参与到防御机制中的热休克蛋白70的上调对维持细胞内代谢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为藻细胞富集油脂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