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汶川地震后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通路脑影像研究
【6h】

汶川地震后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通路脑影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通路假说

1.1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1.2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理论及其对应的神经通路假说

1.2.1 条件反射去条件反射及条件反射泛化理论

1.2.2 认知理论

1.2.3 社会-个人理论

1.2.4 四个神经通路之同的互相联系

2 四川地震后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通路研究

2.1 整个研究的意义、目的、方法、入组排除标准、步骤、样本情况

2.1.1 研究意义

2.1.2 研究目的

2.1.3 研究方法

2.1.4 入组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具体完成步骤

2.2 每个子研究的具体情况和结果

2.2.1 地震后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通路的全脑功能连接网络研究

2.2.2 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在创伤性视觉刺激下神经通路的核磁BOLD信号研究

2.2.3 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成人在创伤性视觉刺激下神经通路的核磁BOLD信号研究

2.2.4 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成人在个体化创伤性听觉刺激下神经通路的核磁BOLD信号研究

3 结论

3.1 创新点

3.2 结论总结

3.3 临床意义

3.4 中国创伤后应激障碍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国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几个重要功能核磁研究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根据条件反射去条件反射以及条件反射泛化理论、认知理论、社会-个人理论三个理论体系,根据这三个理论派生出来的治疗方法,本文探索这些理论和治疗方法的神经通路。提出四条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通路,一是恐惧通路:丘脑-杏仁核-内侧前额叶-海马通路,包含小脑、中缝核、蓝斑、中脑腹侧被盖区等杏仁核传出脑区。二是犒赏通路:有伏隔核-中脑腹侧被盖区-杏仁核-眶额回组成。三是整合认知情绪注意力、提高自我意识的通路:丘脑-顶叶-顶颞叶交界区-后扣带-楔叶-岛叶-背外侧前额叶通路。四是决策选择、工作记忆的通路:丘脑-背外侧前额叶-眶额叶-内侧前额叶-前扣带喙部-前扣带背部-齿状核-杏仁核。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通路的功能状态,为选择合理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研究对象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组和对照组。患者组是经过汶川地震后9-16个月内的无合并诊断未治疗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总样本126例其中青少年28例)。对照组是在同一地区的经受同样灾前灾后创伤经历的终身无任何疾病的幸存者(总样本121例其中青少年24例)。
  应用SPM8软件做静息态数据的全脑连接、感兴趣区研究,探索脑区之间的相关性。应用FSL软件研究在视觉青少年和成人的创伤性视觉刺激下、成人个体化听觉创伤性刺激下脑BOLD信号增强或者减弱。
  结果:静息态数据全脑连接方法研究显示,经过一类错误的检验,有7条为比较弱的正连接,2条为比较强的负连接。这7条为减弱的正连接连接分别为左侧内侧前额叶与右侧杏仁核、左侧海马、右侧海马、左侧海马旁回、右侧海马旁回、右侧直回之间的连接。2条为增强的负相关分别为左侧后扣带与左侧岛叶、右侧岛叶之间的连接。
  以矫正后的P<0.05 Z>2.3为阈值,在负性创伤性视觉刺激下,研究发现青少年和成人分别较静息状态,BOLD信号减少区域在杏仁核以上层面;青少年在视觉任务负性刺激下,组间比较显示创伤后应激障碍组较对照组BOLD信号减少区域在核磁层面在右侧岛叶和右侧颞叶以上,主要以中线结构和右侧脑区为主;正性视觉任务减去负性视觉任务的组间比较,创伤后应激障碍组的青少年比较对照组激活增加区域为右侧的背外侧前额叶激活,减少区域为右侧岛叶皮质、右侧颞叶皮质、右侧扣带皮质和连接这几个脑区之间的大量的自质;成人在负性创伤性听觉任务刺激下,在想象负性听觉故事时,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创伤后应激障碍组在右侧岛叶皮质、右侧岛叶白质、右侧颞叶皮质、右侧颞叶白质较对照组BOLD信号增强。
  讨论:在无意注意的静息情况下,研究显示主要为两个通路的异常,以杏仁核-内侧前额叶为中心的恐惧通路,岛叶-后扣带的注意力自我意识通路,建议采取调节注意力的治疗和暴露治疗合并使用。在视觉创伤刺激的情况下,成人和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组的四条通路都异常;而右脑通路存在修复功能;研究结果支持四个理论体系,建议采取综合的治疗或干预方式。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的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和右侧颞叶是异常神经通路中的最脆弱的脑区,建议采取针对性的认知治疗。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岛叶和整个扣带白质的功能低下支持自我调节注意力通路理论,建议采取针对调整注意力的治疗方式。负性个体化听觉任务研究为现实想象疗法在慢性成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提供依据,这种治疗方法可通过调节右侧颢叶和右侧岛叶来起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