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和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比较
【6h】

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和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小腿区段划分方法

2.3 小腿下段及足踝部亚区划分方法

2.4 分析指标及部分指标的定义

2.5 皮瓣外观、功能结果和供区并发症的评价方法

2.6 手术方法

2.7 统计学分析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皮瓣成活及创面愈合情况

3.2 两组并发症率(构成比)的比较

3.3 并发症可能的危险因素比较

3.4 两组皮瓣切取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3.5 两组皮瓣外观满意度、功能结果和供区并发症的比较

3.6 典型病例

第四章 讨论

4.1 穿支筋膜蒂皮瓣的特点

4.2 两组并发症的比较

4.3 两组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的比较

4.4 两组皮瓣切取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4.5 两组皮瓣外观满意度、功能结果和供区并发症的比较

4.6 小腿下段及足踝部亚区划分的依据及意义

4.7 本研究的意义和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比较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和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的皮瓣成活相关并发症(简称并发症)、修复范围、皮瓣重建肢体的功能结果(简称功能结果)和供区并发症,为这两种皮瓣的选用提供参考。
   方法:2002年4月至2012年2月行216例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腓动脉穿支组)和59例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胫后动脉穿支组)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两组均先探查穿支,再逆行切取皮瓣。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分为12个亚区。回顾性分析两组皮瓣的并发症、并发症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病因、皮瓣近端位置、长宽比和瓣部宽)、修复范围、皮瓣切取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分析两组随访三个月以上皮瓣的功能结果、皮瓣外观满意度和供区并发症。
   结果:部分坏死率腓动脉穿支组(12.0%)低于胫后动脉穿支组(20.3%)(P=0.101),边缘坏死率和总并发症率前者(1.9%和13.9%)均低于后者(8.5%和28.8%)(P<0.05);修复7-10亚区缺损皮瓣的部分坏死率前者(7/41)亦低于后者(2/2)(P<0.05)。腓动脉穿支组近端位置位于第九区段的皮瓣、长宽比≥5∶1的皮瓣和瓣部宽≥8cm的皮瓣的构成比均大于胫后动脉穿支组(P<0.05)。两组的功能结果、皮瓣外观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腓动脉穿支组供区的增生性疤痕、瘙痒、色素沉着发生率均低于胫后动脉穿支组(P<0.05)。
   结论:与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比较,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具有可靠性较高、安全修复范围较大和供区并发症较少的优点,是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第一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