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流域管理体制中的协调管理研究——以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质保护管理体制重构为例
【6h】

流域管理体制中的协调管理研究——以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质保护管理体制重构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论

1.1选题背景

1.1.1选题的来源

1.1.2我国流域水质保护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1.1.3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质保护管理体制评估

1.1.4相关概念的界定

1.2研究的意义、方法和思路

1.2.1研究的意义

1.2.2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2.3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流域协调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2.1协调经济学理论

2.1.1协调经济学述评

2.1.2协调经济学主要理论思想

2.2相关理论对于协调及协调管理的研究

2.2.1组织理论的研究

2.2.2和谐管理理论的研究

2.2.3协同管理理论的研究

2.3协调管理理论

2.3.1对“协调管理”的研究

2.3.2“协调管理理论”的提出

2.3.3对“协调管理”的诠释

2.3.4“协调管理理论”的展望

2.4研究的相关假设

2.4.1政府的“经济人”假设

2.4.2政府的“有限理性”假设

2.5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流域管理体制及研究现状

3.1流域管理体制的国际经验

3.1.1国际典型流域管理体制

3.1.2国际典型流域管理体制的启示

3.2我国流域管理体制的研究与探索

3.2.1我国流域管理体制的现状研究

3.2.2我国流域管理体制完善的构想

3.2.3我国流域管理体制的经济学研究

3.3本章小结

第四章流域管理体制中协调管理的内在机理分析

4.1组织内的冲突与协调

4.1.1组织的概念和性质

4.1.2组织的冲突水平与原因

4.1.3协调水平导致组织x-无效率

4.2利益集团间的冲突与协调

4.2.1利益集团的涵义

4.2.2利益集团的划分

4.2.3利益集团的利益冲突

4.3内在协调管理问题的解决

4.3.1协调管理的结构分类

4.3.2协调管理的实现途径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流域协调管理的外部影响与博弈均衡分析

5.1协调管理的失灵

5.1.1市场失灵的影响

5.1.2政府失灵的影响

5.1.3制度失灵的影响

5.2博弈协调性的提高

5.2.1协调——博弈中的关键

5.2.2提高博弈协调性的机制

5.3协调预期与协调管理外部问题的解决

5.3.1关于非合作的一个最基本的制度

5.3.2关于协调的一个最重要的制度

5.3.3关于建立长期合作的一个均衡思想

5.4合作博弈模型与制度约束下的合作策略选择

5.4.1合作的形成机理模型

5.4.2合作的策略选择模型

5.4.3激励约束合作博弈模型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基于协调管理的流域管理体制制度设计

6.1协调管理与制度设计

6.1.1制度设计及相关理论

6.1.2管理体制构建中的几个重要维度

6.2协调管理文化与制度设计

6.2.1对协调思想的考察

6.2.2协调文化对制度设计的影响分析

6.3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实证分析: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质保护管理体制重构

7.1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质污染问题

7.1.1长江流域水质总体特征

7.1.2水质保护的紧迫性

7.1.3协调管理的客观性

7.2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质保护管理体制

7.2.1水质保护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7.2.2水质保护管理体制制度设计比较

7.3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质保护协调管理分析

7.3.1影响协调管理的体制性原因

7.3.2水质保护协调管理的实现

7.4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质保护管理体制重构制度设计

7.4.1水质保护管理体制重构的基本原则

7.4.2水质保护管理体制重构的方案设计

7.4.3水质保护管理体制重构的政策建议

7.5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进一步的研究

8.1主要结论与可能的创新

8.2不足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质保护管理体制及流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调研提纲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主持参加的科研项目

一、撰写及发表的论文和著作

二、主持及参加的研究课题

展开▼

摘要

本文的选题来自对“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质保护管理体制”,即“流域管理体制”实践问题的认识及其从理论上进行的探索和分析,文章以流域管理体制为研究对象,以协调管理为视角,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进行分析和探讨。 以往国内外研究管理体制构建问题,大多是在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理论框架中进行的,多是从政府机构职能划分上进行分析和论述。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公共管理学等理论的交叉与融合这样一个更为宽泛的视野中研究流域管理体制的构建问题。在相关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引用了“协调经济学理论”,提出了“协调管理理论”概念和构建体系,并将这两个理论作为本文分析的基础,对于这两个并不成熟的理论做了一定的描述、论述和探索。研究探讨了“制度设计”与“协调管理”的内在关系,提出了“协调管理是管理体制中的核心问题”、“制度设计是实现协调管理的有效途径”等论点和结论。 本文的研究以政府也是“经济人”、政府行为具有“有限理性”为假设前提,对内从政府组织和利益集团的概念和性质分析了政府组织冲突的原因,协调管理对解决政府冲突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内在协调管理问题及解决途径,具体体现在作为“正式规则”的“交流与协商”、“约束与激励”和作为“非正式规则”的“信心与预期”、“习俗与惯例”。而通过制度设计实现协调管理必须解决组织中利益集团(本文界定的组织内的利益集团指政府部门和机构)间的利益冲突问题,组织中的x--无效率问题等。 对外通过对“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以及“制度失灵”的原因分析,指出了“协调管理失灵”的根本在于“制度的失灵”,制度设计是协调管理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对流域协调管理的外部影响与博弈均衡做了分析。协调是博弈的关键,内部信息交流、惯例形成以及外部选择可以作为提高博弈协调的机制,有效解决对协调管理的外部影响。文章给出了相关均衡模型,并罗列了三个具体的制度模型,即关于非合作的一个最基本的制度--纳什均衡、关于协调的一个最重要的制度--性别战均衡、关于建立长期合作的制度--罗尔斯均衡。建立了政府间的合作博弈模型。本文基于协调管理,从制度的功能维度和管理的协调维度,研究了制度设计与协调管理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协调思想、协调文化对制度设计的深刻影响。 本文的理论探索是为了解决“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质保护管理体制”这一流域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本文分析了影响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质保护协调管理的体制性原因,即政府组织利益冲突体现在流域管理缺乏权威,政府部门职责交叉严重使组织产生x--无效率,管理运行缺乏机制,协调管理难以实现,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流域水质保护管理体制必须实现统一协调管理的结论”,这既是水的流动性和水体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客观要求,也是水质保护管理体制中组织间集权和分权的现实需要。 本文在上述探索和论证的基础上还就三峡库区水质保护管理体制的重构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和政策建议。 本文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探索和分析都还做得很不够,这也成为了笔者今后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和领域。在理论上对“协调经济学理论”和“协调管理理论”以及其与“制度设计”三者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协调管理理论”这一笔者视重的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在实践中对流域统一协调管理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国家精减政府机构即将实行大部委制的改革对流域管理体制深刻影响等的研究,这些都成为了本文的预期和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